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中医角度来讲,经筋作为膝关节稳定平衡及活动的基础,在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经筋理论,分析膝关节的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鼠颈肌慢性损伤模型肌电活动、颈后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4只Wistar大鼠选取7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大鼠复制颈肌慢性损伤模型备用。(经超声诊断仪检测,6只大鼠模型复制不成功,剔除。)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美洛昔康组,每组7只。电针组针刺双侧“风池穴”,1次/d, 25 min/次,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 d,共2个疗程。使用超声诊断仪检测大鼠颈后肌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电生理记录大鼠颈后肌肌电变化,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胱天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超声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后肌纤维排列较整齐,肌厚度增粗。肌电生理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肌电波幅及频率明显发生了衰减,电针后肌电波幅和频率明显高于模型组。TUNEL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相似文献   
3.
笔者基于中医经典著作及现代研究论治肩周炎,文章从“经筋理论”探析肩周炎的生理病理及治疗原则和方法。肩周炎属于“经筋病”范畴,肩关节的稳定由肩部的经筋维持,肩周炎的病理改变关键是筋急,病理产物为筋结;治疗原则是“温筋通络,松筋解结”,局部“筋节点”及远端点取穴;治疗方法则采用温针灸、针刀、火针、推拿等,以期为治疗肩周炎拓展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肌筋膜链理论的阐述和经筋特点的总结,探讨肌筋膜链与经筋在生理功能、解剖位置、循行分布、临床运用方面的同质性,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5.
十二经筋是中医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十二经脉关系紧密。经筋作为传统针灸学中最早被认识的学术成就,凝聚了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传统医学和针灸学的精粹。探索与追溯经筋理论与经筋学说的历史,以期完善和提高对经筋的认识,使经筋疗法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推拿手法学作为传统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响应国家一流课程建设,更好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教学,值得深思。多场景交融实训反馈教学法旨在培养扎实的推拿人才,深化线上教学改革,提高线下教学水平,实施新型实训教育模式。以多场景交融实训反馈为特征的教学模式,遵循已有教育理论,实行新的教学改革,挖掘融合多种教学方法,提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通过多场景教学的探索和讨论,提高了教学质量,为推拿手法线上课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经筋病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经筋理论指导经筋疗法运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使其获得更广泛的运用。动物模型是把人类疾病原型的某些特征在动物身上加以模拟复制而成,是中医学人体证候的模拟与再现。现收集部分经筋病动物模型,以经筋病的好发部位为支线,通过动物模型深入了解经筋病的发病机制和发展过程,对经筋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治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筋病主要分为"筋急"和"筋痿"。临床上经筋病的治疗主要通过针灸推拿等,疗效显著,其中推拿手法在治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试论述推拿手法分别在治疗经筋病筋急和筋痿状态下的原理,为推拿手法治疗经筋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经筋病的患病率逐年增长,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经筋病及其治疗的研究也掀起了一股股的热潮。临床研究发现,针灸推拿对经筋病的治疗有着显著效果,而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可以提高疗效,起到标本兼治,扶正祛邪的作用。本文以经筋病的常见分型为轴线,挖掘临床上常见治疗经筋病的中药并加以介绍,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经筋病已成为临床常见病。筋结是经筋病的一种病理产物,表现为横络、条索及结节状物,按之酸胀麻,甚则疼痛,刺激筋结为治疗经筋病的关键所在。"肌肉起止点"取穴法是张文兵以《内经》取穴法为基础并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提出的,在肌肉的起止点及肌腱寻找阿是穴和反阿是穴来治疗筋结,很好地将"以痛为腧"和"痛外治痛"结合起来,通过软组织力学和痛点机制理论均可证明该治疗手法对松散结节有着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