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眼科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大鼠β防御素(rat β-defensin,rBD)在分泌性中耳炎大鼠咽鼓管鼓室的表达,探讨β防御素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排除中耳感染的清洁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前3组36只行颈部切口经右侧听泡注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溶液(1 mg/mL)30 μL制作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造模后分别于第1、3、7天断头取咽鼓管鼓室黏膜;对照组12只右侧听泡注入生理盐水30μL,左侧听泡作为正常组,3 d后断头取咽鼓管鼓室黏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咽鼓管鼓室rBD-1 mRNA和rBD-2 mRNA的表达.结果 正常大鼠咽鼓管鼓室存在rBD-1和rBD-2的表达,且rBD-1的表达较rBD-2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造模后第1、3、7天,rBD-1表达变化不明显;rBD-2则在造模后第1、3天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7天渐回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在大鼠,rBD-1可能参与正常咽鼓管鼓室的防御功能,造模后rBD-2的表达增加可能与病原体入侵后的清除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经耳蜗侧壁打孔(侧壁径路)和经圆窗膜、基底膜穿刺(双膜径路)两种内淋巴系统给药方式对豚鼠耳蜗整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并比较两种方式的优劣.方法 40只正常健康杂色豚鼠分为A、B两组(每组20只),所有动物左侧为给药耳,右侧为非给药耳.A组采用侧壁径路进入中阶灌注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5型重组腺病毒(adenovirus5-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AdS-EGFP)5 μl;B组采用双膜径路进入中阶灌注AdS-EGFP 5μl.给药前后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观察听功能改变.耳蜗冰冻切片直接荧光观察腺病毒分布,HE染色观察手术径路的愈合情况.基底膜铺片鬼笔环肽染色观察毛细胞受损情况,扫描电镜观察局部损害情况.结果 所有动物术后均存活.穿刺部位修复良好,耳蜗的完整性得以保持.EGFP在Corti器和血管纹内壁细胞内标记明显,表明两种给药径路都可以将药物成功注入内淋巴系统.A组证实成功14只(70%),手术前后ABR反应阈(声压级)变化[(33.1±10.3)dB]与对侧非给药耳[(9.4±3.9)dB]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6.34,P=0.0005);B组证实成功8只(40%)手术前后阈值改变[(2.5±3.8)d8]与对侧耳[(2.5±3.8)d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P=1.000).两种方法在部分动物中都有药物渗漏入外淋巴的现象,给药局部产生炎性反应,侧壁径路对毛细胞的损害范围大于双膜径路.结论 两种手术径路都可将药物成功注人豚鼠耳蜗的内淋巴系统中,局部有炎性反应,术后耳蜗的完整性可以获得完全恢复.侧壁径路对豚鼠耳蜗毛细胞缺失和ABR反应阈的影响大于双膜径路,但是经侧壁径路进入中阶的手术成功率高于双膜径路,选择何种灌注径路需要根据实验要求来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注射用水和腺病毒中阶输注后对豚鼠听力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别。方法将健康花色豚鼠16只分为A组7只和B组9只,通过耳蜗侧壁打孔中阶人路将注射用水(A组)和腺病毒(B组)分别注入内淋巴间隙。术后2周,通过基底膜铺片观察毛细胞损害情况,通过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其阈值变化情况。结果注射用水组ABR阈移为(35.00±12.91)dBSPL,而腺病毒组ABR阈移为(33.33±11.69)dB SPL,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P=0.837)。基底膜铺片鬼笔环肽染色显示注射用水和腺病毒对毛细胞损害的范围和程度没有明显差别,都表现为朝向灌注的方向毛细胞损失严重,而在灌注的反方向上损失轻微。结论向豚鼠耳蜗内淋巴间隙中输注的药物成分对其听力造成的影响在2周时没有差别,损害只与灌注的机械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TAPP和56例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成人腹股沟疝病人资料,并对手术后1~36个月的病人进行电话随访.分析指标:手术时间、镇痛剂使用频次、术后住院天数、内脏血管损伤、阴囊气肿、阴囊水肿、切口感染、有无复发、住院费用.结果 镇痛荆使用频次、阴囊水肿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TAPP优于无张力疝修补术,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住院费用,TAPP不如无张力疝修补术,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囊气肿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所特有;两组均无内脏血管损伤、切口感染、疝复发发生.结论 TAP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张力疝修补方法.比较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TAPP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势,但也存在费用高等缺点.对于复发疝和双侧疝,可优先考虑腹腔镜疝修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鼻中隔偏曲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鼻科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总共收集2008年11月10日至2009年6月3日门诊、急诊鼻科疾病病例2 041例,其中72例通过鼻内镜或CT进行了修正。根据统计结果仅列出所占比率较大的疾病,共1 124例患者,进行讨论。使用SAS 9.13统计软件中的LOGISTIC和OR统计方法对鼻中隔偏曲程度与年龄、性别构成比、鼻科疾病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 124例入选研究者,男性552例,女性574例,其中鼻中隔无偏曲355例,轻度偏曲386例,中度偏曲为241例,重度偏曲为142例。总病例数2 041例中,小于12岁人群鼻中隔发生率为28.71%,大于12岁人群鼻中隔发生率为76.61%。鼻中隔偏曲分无、轻、中、重四种情况时:鼻中隔偏曲程度与年龄、性别、鼻炎、过敏性鼻炎有显著相关性,与鼻窦炎、鼻出血、鼻息肉、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炎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对鼻中隔无偏曲和有偏曲(轻、中和重度偏曲)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除以上疾病外,增加了鼻窦炎(χ2=4.6223,P=0.0316)。OR分析中以女性为0时,发现男性较女性更易发生鼻中隔偏曲(OR为0.302,95%可信区间0.246~-0.372)。结论鼻中隔偏曲的发生与年龄和性别有关系。鼻中隔偏曲的存在与普通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存在相关性。临床医生在临床中治疗同时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某些鼻腔疾病时,应该考虑到鼻中隔偏曲程度与疾病的关系,对严重的鼻中隔偏曲适当进行矫正,但是没有症状的鼻中隔偏曲或处理与鼻中隔没有关系的疾病时无需进行鼻中隔矫正。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甲状腺结节的前后径与横径比值(A/T)≥1对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多个国内外数据库,收集2017年7月前发表的有关评价甲状腺结节A/T≥1对于恶性甲状腺结节诊断价值的诊断性研究。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后,用Meta-Disc 1.4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纳入文献间的异质性进行评估,计算纳入研究中甲状腺结节A/T≥1诊断其为恶性的合并效应量,包括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PLR)、阴性似然比(NLR)、诊断比值比(DOR)、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与Q*指数;采用敏感性分析评估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并寻找研究间异质性来源。绘制Deek漏斗图评估研究结果所致的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3篇研究,总计11 243枚结节,其中良性结节9 227枚,恶性结节2 016枚。13篇文献评估后质量高低不一,纳入研究间存在非阈值效应引起的异质性(r=0.352,P=0.239)。甲状腺结节A/T≥1诊断其为恶性的合并灵敏度为0.31(95%CI=0.29~0.33)、特异度为0.50(95%CI=0.49~0.51)、PLR为1.32(95%CI=0.81~2.14)、NLR为0.85(95%CI=0.73~0.99)、DOR为1.51(95%CI=0.77~2.90)、AUC为0.538 9、Q*值为0.529 2。纳入研究总体合并效应量结果稳定性好,异质性来源可能为研究方法,种族差异,是否采用盲法等,Deek漏斗图显示研究结果呈不对称分布,存在纳入研究结果所致的发表偏倚。结论:甲状腺结节A/T≥1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敏感度、特异度较低,需结合其他影像学征象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大样本量鼻出血患者就诊的预检信息,分析鼻出血患者在每个季节的分布特点,以及评估需要住院手术处理鼻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从2008年2月~2015年11月来我院急诊就诊的188715例患者组成的急诊预检数据库中抽取2009年1月1日~2014年12月30日的数据。横断面研究。通过Pearson Chi-Square检验,分析季节变换对于不同年龄组鼻出血患者就诊量的影响。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季节变换、性别、年龄、白天与夜晚就诊、年份是否为鼻出血住院手术治疗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获得14420例鼻出血患者资料,平均年龄为(47.75±24.01)岁,其中男性占65.9%,41~69岁是鼻出血就诊量最多的年龄段。年龄≤40岁的鼻出血患者,就诊量最高的季节为春季;年龄>40岁的鼻出血患者,就诊量最高的季节为冬季(P<0.001)。冬季是鼻出血住院的高峰季节(P<0.001)。鼻出血收住入院的高风险因素为冬季(OR=1.386, 95% CI:1.200~1.601)和秋季(OR=1.226, 95% CI:1.051~1.431);夜间就诊比白天多(OR=1.331, 95% CI:1.193~1.486);男性比女性多(OR=1.968, 95% CI:1.730~2.238);年龄>40岁者比年龄≤40岁者多(OR=2.206, 95% CI:1.932~2.518)。结论 不同年龄段鼻出血的就诊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同,提示鼻出血在各个季节及各个年龄段的发病原因可能不同。秋冬季、夜间就诊、年龄大的男性鼻出血患者病情相对严重,预检时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鼻中隔偏曲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鼻科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总共收集2008年11月10日至2009年6月3日门诊、急诊鼻科疾病病例2 041例,其中72例通过鼻内镜或CT进行了修正.根据统计结果仅列出所占比率较大的疾病,共1 124例患者,进行讨论.使用SAS 9.13统计软件中的LOGISTIC 和 OR 统计方法对鼻中隔偏曲程度与年龄、性别构成比、鼻科疾病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 124例入选研究者,男性552例,女性574例,其中鼻中隔无偏曲355例,轻度偏曲386例,中度偏曲为241例,重度偏曲为142例.总病例数2 041例中,小于12岁人群鼻中隔发生率为28.71%,大于12岁人群鼻中隔发生率为76.61%.鼻中隔偏曲分无、轻、中、重四种情况时:鼻中隔偏曲程度与年龄、性别、鼻炎、过敏性鼻炎有显著相关性,与鼻窦炎、鼻出血、鼻息肉、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炎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对鼻中隔无偏曲和有偏曲(轻、中和重度偏曲)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除以上疾病外,增加了鼻窦炎(χ2=4.6223,P=0.0316).OR分析中以女性为0时,发现男性较女性更易发生鼻中隔偏曲(OR为0.302,95%可信区间0.246~-0.372).结论 鼻中隔偏曲的发生与年龄和性别有关系.鼻中隔偏曲的存在与普通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存在相关性.临床医生在临床中治疗同时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某些鼻腔疾病时,应该考虑到鼻中隔偏曲程度与疾病的关系,对严重的鼻中隔偏曲适当进行矫正,但是没有症状的鼻中隔偏曲或处理与鼻中隔没有关系的疾病时无需进行鼻中隔矫正.  相似文献   
9.
10.
中耳腔和咽鼓管的上皮及呼吸道上皮在发生学上是同源的,目前文献报道的水通道蛋白(AQPS)在中耳腔和呼吸道上皮细胞中的分布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本文通过对中耳和呼吸系统的AQPS的研究进行比较,进而对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