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由"疾病医学"逐渐向"预防医学"转变,"预针刺"以其疏通经络、平衡阴阳、驱邪扶正、固护正气进而预防疾病发生发展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以"预针刺"的现代作用机制为切入点,从其抑制炎症、调节激素、抑制线粒体损伤、修复细胞损伤及减少细胞凋亡方面进行阐述,总结目前"预针刺"治未病的可能作用靶点,期冀为"预针刺"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风后抑郁作为中风后继发性情志疾病,不仅延缓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又增加中风的病死率。目前临床中风后抑郁多采用SSRIs对症治疗,针刺作为一种整体调节的治法,临床应用方兴未艾。文章收集2016~2018年针刺与SSRIs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文献,从两者的疗效入手,对比疗效差异,发掘针刺或针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潜力。  相似文献   
3.
阎莉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结合全息理论,认为亚急性湿疹的发生与湿热相关,主张割治法治疗该疾病,临床上运用景德镇瓷片割对耳轮下脚治疗湿疹,注重杂合以治,酌情配合针刺、拔罐及中药等方法,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4.
Rs-fMRI是一种用于针刺临床中研究脑部活动的一种科学放法,Rs-fMRI分析方法可以辅助研究者得出研究结论,从而反馈于临床实践中。Rs-fMRI分析方法在近十年针刺临床研究中常用的有3种:局部一致性(ReHo)、低频振幅分析(ALFF)、功能连接性分析(FC)。ReHo在针刺研究中可用于研究某穴位激活或抑制,某个脑区或某几个脑区,从而得出该穴位的靶效应脑区,为研究“穴位-脑-疾病”打下基础;ALFF可直接反映局部神经元自发同步化神经活动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相关脑区间的相互作用和神经网络连接;FC可以得出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即脑区间的“高速路”,其简单易懂,结果直接。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可以显示针刺不同穴位的脑部活动,如局部神经活动的同步性、相邻脑区之间的连接性及大脑的自发波动及功能活动等。本文将阐述ReHo、ALFF、FC 3种分析方法在针刺研究中的适用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风为人类致残、致死的主要疾病,如何防治中风病是中医药研究的重点。石学敏院士开创"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针刺干预贯穿疾病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全过程,临床疗效优势明显。本研究从实验室指标血清小分子物质(肽类、环核苷酸等)、血清大分子物质(炎症蛋白、血脂蛋白等)、脑血流(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和脑氧代谢方面切入,分析"醒针"治疗中风病对上述实验室指标的影响,可不同程度改善脑卒中引起的神经、血管损伤,调节脑血-糖-氧负荷,恢复机体功能,进而提高中风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