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自拟蠲痹补肾方对类风湿关节滑膜炎症的影响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灭菌用水灌胃)、自拟蠲痹补肾方高浓度组、自拟蠲痹补肾方低浓度组,雷公藤多苷片组。通过研究高低二个不同剂量的自拟蠲痹补肾方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与空白对照血清相比,自拟蠲痹补肾方含药血清均能显著抑制滑膜成纤维细胞PCNA mRNA、Bcl-2 mRNA表达(P<0.0001)。结论自拟蠲痹补肾方可能是通过调节滑膜成纤维细胞PCNA mRNA、Bcl-2 mRNA表达,抑制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并评价国医大师施杞教授“芪灵愈骨方”加减对气滞血瘀型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骨代谢的影响,为该方的临床推广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前瞻性研究方式,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关节外科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于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为股骨头坏死患者共计140例,根据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70例)和试验组(70例),进行为期超过3个月的临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血黏度、血脂)以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研究获得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 (1)140名患者均获得超过3个月的跟踪随访,期间未出现入组患者脱落;(2)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血黏度指标(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血脂指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4)骨代谢指标(骨钙素、总Ⅰ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I型胶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和后稳定型全膝关节假体治疗晚期膝骨关节炎的早期膝关节功能评分与关节遗忘度评分,评价并分析两类假体在早期关节遗忘度评分方面的差异。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关节外科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行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共172例。按不同假体类型进行分组,其中CR组共84例、PS组共88例,出院后对患者术后1、3、6、12、24个月进行门诊复查,进行关节遗忘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目测类比评分与膝关节活动度评价。结果 (1)172例患者均随访24~40个月,平均(32.03±5.01)个月,期间均未出现假体周围感染、松动、脱位及僵硬等并发症;(2)HSS评分:术后2年CR组与PS组HSS评分均明显好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术后2年膝关节HSS评分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VAS评分:术后2年CR组与PS组VAS评分均明显好于术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术后2年VAS评分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FJS-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与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治疗膝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早期膝关节功能评分与关节遗忘度评分,评价并分析两类术式在早期关节遗忘度评分方面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关节外科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及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患者共296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其中TKA组共144例,UKA组共152例。出院后对患者术后1、3、6、12、24个月进行门诊复查,进行关节遗忘度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目测类比评分(VAS评分)。结果 (1)296例患者获得24~37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30.41±6.93)个月;(2)术后24个月TKA组与UKA组的HSS评分与VAS评分均明显好于术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术后24个月膝关节VAS评分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的HSS评分改善程度好于TK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Posterior Stabilized Total Knee Prostheses PS)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膝关节假体(Posterior Cruciate-Retaining Total Knee Prostheses CR)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oplasty TKA)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种假体在TKA术后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骨关节炎、并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6位患者资料,其中PS假体30例,CR假体36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2周、1年、3年的下肢力线、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 HSS)评分、髋膝关节炎评分(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WOMAC,Osteoarthritis Index)。结果 PS组的术中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明显大于C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周PS组膝关节ROM、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明显大于C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1年、3年的随访数据中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无严重畸形的初次膝关节置换,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膝关节假体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降低膝关节疼痛评分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