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7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不同材质气管导管抗激光击穿能力,为PVC气管导管在激光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4类不同材质气管导管,包括聚氯乙烯、乳胶、硅胶、金属,分为Ⅰ、Ⅱ、Ⅲ、Ⅳ组.采用离体实验方式,分别给予单脉冲、双脉汁和三脉冲激光,进行抗激光击穿能力的实验.激光功能以1.0W为起始点,每次增加0.5W,直至10.0W.结果 4组抗激光击穿能力的强度依次为Ⅰ组<Ⅱ组<Ⅲ组<Ⅳ组.结论 聚氯乙烯(PVC)气管导管在采取了适当的防护措施后,应用于喉显微激光声带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局部应用环孢霉素A口服液防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环孢霉素A口服液滴眼防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可行性,我们观察了20例21眼高危角膜移植患者,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20眼滴用10%环孢霉素A口服液原液,每晚一次。随访6~14个月。结果20例20眼植片全部保持透明,未见严重毒副作用。一例双眼移植的患者未用环孢霉素A眼发生排斥反应。表明国产环孢霉素A口服液原液滴眼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离蓝色锥体通路的条件。方法:改装国产GQZS-1型自动视野计,通过截止滤光片获得主波长580nm的宽波带黄背景光,用中性滤光片产生10个不同的背景光亮度,以480nm的蓝光作刺激光,使用中心10°阈值程序检查了17例正常人和3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蓝色觉异常者。结果:l2例正常人背景光亮度和刺激光亮度对数关系曲线中出现曲折,正常人与蓝色觉异常者阈值相差约10dB,正常人检查后发生瞬间蓝色觉异常。结论:背景光亮度在200asb(64cd/m2)以上可以成功地分离出蓝色锥体通路。  相似文献   
4.
5.
喉显微激光手术气管导管内氧气燃爆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喉显微激光手术的最大危险性在于激光击穿气管导管引起气管燃爆。众所周知,高浓度氧气遇激光照射会引起燃爆,但一般说法,氧浓度控制在30%以内不会引起燃爆。也有报道认为,CO2激光的燃爆氧浓度只有23%。为了验证紧闭回路低浓度氧通气在喉显微激光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寻找确切的氧浓度燃爆点,本实验通过模拟肺通气的离体实验进行了一些探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2001年3月~2002年6月,对以色列Stark.M医师的新式剖宫产术予以改良,共手术82例,并与传统剖宫产术(CS)相比较,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将2001年3月~2002年6月在我院行改良剖宫产术82例,作为改良组。其中年龄最小20岁,最大40岁,平均26.8岁。初产妇65例(79.3%),经产妇17例(20.7%)。术前宫口开大1~3cm者37例(45.1%),4~6cm者29例(35.4%),7~10cm者18例(19.5%)。孕周为36~43周。82例中,头盆不称27例(32.9%),高龄初产6例(7.3%),胎儿宫内窘迫24例(29.  相似文献   
7.
喉显微激光手术麻醉的最大危险性在于激光击穿气管导管引起气道燃爆。因此,麻醉中采用的标准气管导管是双水囊金属抗激光气管导管,但因其价格昂贵等因素限制了其普及性应用。国内大部分采用普通聚氯乙烯(PVC)气管导管辅以盐水纱条保护下进行此类手术。笔者进行了不同层次盐水纱条抗激光击穿能力的测试,以为盐水纱条保护普通气管导管抗激光能力的安全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后段眼球穿通伤的晚期玻璃体切除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0例累及后段的眼球穿通伤晚期行玻璃体切除术,外伤至手术的时间为20天~2年,其中17例为2月~1年。术前视力18眼在光感~数指之间,另2眼分别为0.1和0.02。术后随访6月~2年。脱盲(视力>0.05)率为60%(12/20),75%(15/20)的眼获得走动视力(0.02)以上的视力。13眼术前并发视网膜脱离,术后解剖成功(视网膜复位)率为77.8%(10/13),功能成功(视网膜复位且视力>0.02)率为61.6%(8/13)。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德国眼科学家Albercht Von Graefe第一个提出青光眼以来,眼科工作者对此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现就近年来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一、发病机理: 尽管其确切机制尚未明了,但近年来机械学说和血管学说趋于统一,从而更好地解释了青光眼的某些病理变化。机械学说——神经轴浆流传递障碍学说派已肯定了阻滞部位在筛板区,而且承认了贫血会促进轴浆流阻滞。血管学说——眼压所致贫血学说派已证实筛板前区是眼压所致贫血的敏感区,而且承认该区星形胶质细胞的缺血性萎缩,促进神经轴浆流的阻滞。  相似文献   
10.
无调节人工晶体已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因术限不能恢复调节,妨碍了双眼视功能的重建,从而使有凋节人工晶体的研究再度受到重视,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综述了有调节人工晶体的历史发展,植入材料及手术技术的改进,比较了直接和间接两种植入方法的优缺点,展示了动物实验结果和调节的评价方法,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指出尽管植入材料和手术技术的进步已使有调节人工晶体在动物实验中获得初步成功,但因其并发症等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的存在,其前景尚不宜盲目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