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芍药甘草汤最早见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由白芍和甘草(炙)等比例配伍而成,具有养血敛阴、调和肝脾、缓急止痛之功效,用于血虚津伤和筋脉失濡所致的腿脚挛急、脘腹疼痛。被历代医家推崇并沿用至今,并且拓展出了应用范围。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具有显著的解痉、止痛、镇咳、平喘及抗炎等作用,用于治疗痉挛性疾病、疼痛性疾病、炎症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及妇产科疾病等。笔者从芍药甘草汤的历史沿革与方义衍变、组方配伍分析、药理药效学研究、现代临床应用4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该经典名方的现代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文献参考,并为其制剂的临床定位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2.
锰胁迫对甘草生理和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甘草进行不同质量浓度锰处理的研究,探讨锰胁迫对甘草植株生理和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以1年生甘草移栽苗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蛭石的方法,共设置5个锰质量浓度水平,分别为CK(0),1.81,18.1,36.2和54.3mg·L-1,在测定甘草叶片色素含量、光合指标及各抗氧化酶活性的同时,对甘草生长指标和地上、地下生物量进行测定。结果甘草各项生理和生长指标随着锰处理质量浓度的增加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适当质量浓度的锰处理与CK和54.3mg·L-1处理之间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在质量浓度18.1mg·L-1处理时,甘草叶片各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达到最大值,与54.3mg·L-1处理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质量浓度18.1mg·L-1时达到最大值,与54.3mg·L-1处理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质量浓度36.2mg·L-1处理时达到最大值,随后三者活性均开始下降。同时,甘草株高、地茎和芦头直径在质量浓度36.2mg·L-1处理,地上和地下部分干质量在18.1mg·L-1处理时达最大值后,均开始下降,且与54.3mg·L-1处理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适当质量浓度的锰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甘草的各项生理和生长指标,但过高质量浓度的锰则会对甘草生长产生胁迫,抑制其光合产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近12年来新疆实行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效,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法律制度保障、参合农牧民报销机制未建立、监督机制缺失及基层医疗资源缺乏等.建议加快地方立法及制度建设;建立合理有效的报销机制;加强基金管理,完善监督机制;加大对基层医疗资源的投入力度,以保证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产地土壤因素和种源因素对黄芩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以期为黄芩的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裂区区组设计,将3份黄芩种源移栽在同一环境五个不同产地土壤中进行盆栽对比试验,通过HPLC方法同时测定黄芩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的含量。结果:不同种源间黄芩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但河北承德种源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含量均值均高于其他种源,分别为13.39%和3.65%;同样不同产地土壤间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也不显著,但河北承德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含量均值高于其他产地土壤,分别为13.03%和3.62%。结论:产地土壤和种源因素对黄芩黄酮类成分含量影响程度有限,两者都不是关键影响因素,气候可能为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伊贝母种子发芽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导致伊贝母种子在自然环境下发芽率低的关键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去皮、高温刺激,切除胚乳,流水冲洗等物理方法或GA3,硫脲,KT等化学试剂处理种子.结果 发现去皮与切除胚乳的方法均能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达到90.0%左右,外源激素和高温刺激效果也较大,均超过50.0%.结论 贝母种子属于种皮休眠和胚休眠的双重类型,物理方法和化学试剂对其破除休眠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
药用紫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紫草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以根药用,具有多方面的功效。目前,能够药用的紫草有2种,为新疆紫草和内蒙紫草。对紫草的基原考证、道地沿革、生产特点、采收和加工、药材质量特征、药用历史及应用进行了概述,并对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保护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法(UHPLC-DAD)和解吸电喷雾电离-离子化质谱成像技术(desorp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DESI-MSI)对15批芍药甘草汤(Shaoyao-Gancao-Decoction,SGD)物质基准和对应实物进行分析,考察DESI-MSI在经典名方SGD质量控制中的优势。方法以SGD为研究模型,采用传统UHPLC-DAD法建立物质基准指纹图谱,并对SGD指标成分(芍药苷、甘草苷、甘草酸)含量、出膏率进行考察。同时,以芍药甘草汤对应实物冻干粉为研究载体,将其复溶后点样于定性滤纸,并固定于载玻片制成样品,以甲醇-甲酸(1 000∶1)为喷雾溶剂,体积流量3μL/min;扫描范围m/z 100~1 200;空间分辨率300μm;喷雾气(N2)压力0.5 MPa;离子源温度120℃,采用正负离子全扫描样本。结果 DESI-MSI法能检测到SGD指标成分芍药苷、甘草苷、甘草酸以及共有峰成分芍药内酯苷等。同时,DESI-MSI法还能检测到来自甘草、白芍的甘草皂苷G2、甘草皂苷J2、没食子酸、柠檬酸、对羟基苯甲酸等11种成分,并对其相对含量进行直观呈现,定性分析能力远强于UHPLC-DAD法。结论基于DESI-MSI技术无需进行复杂的样品前处理,可以在无对照品情况下进行复杂样品的定性、相对含量分析,灵敏度高,分析能力强,可以作为经典名方物质基准、对应实物及配方颗粒样品的质控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测定赤芍总苷原料中芍药苷和赤芍总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YMC-PackODS-A(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2mo·lL-1磷酸二氢钠(20∶80),检测波长分别为230、227nm。结果:芍药苷与赤芍总苷(以苯甲酸计)的进样量分别在0.832~4.160μg(r=0.9993)、0.0224~0.1120μg(r=0.9991)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4.2%、105.2%,RSD分别为1.96%、1.94%(n均为9)。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好,适用于赤芍总苷原料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锰营养水平对甘草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一年生甘草移栽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蛭石的方法,每周向盆内浇灌不同浓度锰的营养液,锰处理水平分别为0 mg/L、1.81 mg/L、18.1 mg/L和36.2 mg/L,其中1.81 mg/L即正常Hoagland营养液中锰的浓度。采用LI-6400光合仪测定其光合生理指标,色素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则通过植物生理学常规方法进行。结果随着锰处理浓度的增加甘草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增加,18.1 mg/L处理时均达到最大值,与0 mg/L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锰浓度18.1 mg/L处理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达到最大值,而胞间CO2浓度(Ci)在1.81 mg/L处理时达到最大值。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锰处理浓度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增加。结论缺锰会抑制甘草的各项生理功能,适当浓度的锰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甘草的光合指标和抗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0.
维药家独行菜子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维吾尔传统药家独行菜子水浸液对实验性胃溃疡镇痛作用及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方法 制作小鼠胃溃疡模型,以家独行菜子水浸液灌胃给药,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胃黏膜的溃疡指数,探讨其对胃的保护作用;以炭末推进法观察家独行菜子水浸液对小肠运动的影响并通过离体实验观察其对小鼠小肠平滑肌的作用;以热板法观察家独行菜子水浸液对实验动物的镇痛作用.结果 家独行菜子水浸液对小鼠实验应激性胃溃疡黏膜具有修复作用,小鼠胃溃疡指数从30±10.12下降到22.7±5.54,可减少溃疡出血点(P<0.05);对小肠运动的抑制率为18.54%,拮抗硝酸毛果芸香碱致小肠蠕动振幅的加大,并显著延缓小鼠热刺激的痛反应时间(P<0.01).结论 家独行菜子水浸液具有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能促进溃疡愈合、抑制小肠运动,并具有显著的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