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茨海默病(AD)是否是增龄过程内在因素造成的必然结果,尚有争论。临床确诊AD的病人死亡后做脑切片检查证实某些脑指标的变化,包括侧脑室扩大、中颞叶萎缩范围的扩大与年龄不相称。过度脑萎缩超过增龄的正常萎缩幅度,提示萎缩加快,从  相似文献   
2.
我科从1980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菌痢,取得满意疗效。其中,治疗组治愈,率为98.9%,一疗程(三日内)治愈率95.9%。现将458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一、病例选择及分组按总后卫生部《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标准,凡符合急性菌痢诊断标准的病例,不经选择,以随机抽样按6:3:2比例分为治疗组、对照  相似文献   
3.
目的克隆吉林地区莱姆病螺旋体分离株外膜蛋白A(OSPA),并对其免疫性进行初步研究,为进一步研制莱姆病疫苗提供基础。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从吉林地区莱姆病螺旋体分离株的全基因组DNA中将OSPA基因调出,插入载体pCDNA3.1( )中,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 )-OSPA,用重组pCDNA3.1( )-OSPA质粒免疫C57小鼠,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特异性抗体,从而对其免疫性有初步的了解。结果pCDNA3.1( )-OSPA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用pCDNA3.1( )-OSPA重组质粒免疫C57小鼠,在其血清中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结论成功地对吉林地区莱姆病螺旋体分离株的OSPA基因进行了克隆,OSPA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莱姆病疫苗的一种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4.
穴位注射治疗乙型肝炎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采用穴位注射治疗乙型肝炎15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5例均为青年男性,均为HBsAg、HbeAg、HBbAb阳性患者(俗称大三阳),病程在1年以内。 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是一个严重的疾病。自1955年Gasser首次报道以来,近年来国内也有不少文献报道。本病主要特征为急性溶血性贫血、急性肾功能不全及血小板减少。现将我们诊断及治疗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88年8月至1991年8月共收治菌痢675例,误诊22例,误诊率为3.3%。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22例中男19例,女3例,年龄10个月~58岁,平均21.5岁。病程5小时~1个月,平均1.5天。22例均有腹痛、腹泻、解脓血便或粘液便,每日3~10次不等。伴有里急后重者12例,发烧15例,便常规检查均可见多量脓细胞及红细胞。末梢血象高者有16例。 22例中有11例在入院当天确诊,有5例入院后  相似文献   
7.
18例中女5例,男13例,年龄12~70岁,平均39岁,病程2~30天,平均14.3天.18例中均有恶心、乏力、尿黄症状,但较轻.化验肝功ALT在100~500μ/L之间,平均134μ/L,GGT也有升高,在70~332μ/L之间,平均96μ/L,TBiL在34~200μmol/L之间,平均68μ/L,经出入院2次检  相似文献   
8.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病毒引起的全身毛细血管及小血管广泛内皮损伤而引起的全身各系统损伤的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我们运用炎琥宁加病毒唑治疗HFRS4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吉林省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外膜蛋白A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姆病是人兽共患传染病,其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即莱姆病螺旋体),主要经蜱叮咬动物或人而传播.莱姆病螺旋体有6种主要外膜蛋白,其中外膜蛋白A(OSPA)存在于90%的莱姆病螺旋体,人感染莱姆病螺旋体2~4周后,体内即可出现抗OSPA特异性抗体,持续时间长达数年,并且OSPA与其他微生物的交叉反应性低,这提示其在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时OSPA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够诱导具有高度保护作用的抗体应答,可以用来制备疫苗[1-4].莱姆病螺旋体最初被认为是一个同质的菌种,然而大量的表型和基因型研究揭示了伯氏疏螺旋体菌株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从吉林省长白山区获得的7株莱姆病螺旋体中扩增出外膜蛋白A的基因,并进行克隆与核酸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