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 131I治疗对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DTC术后随访患者 3组 :1组 2 98例 ,均为术后复发患者 ,分析首诊年龄、性别、术式、病理类型等因素对复发的影响 ;2组10 8例 ,为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的患者 ;3组 12 4例 ,为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 1 31 I清除甲状腺剩余组织治疗的患者。进行后两组间年复发率对照分析。结果 ① 1组DTC复发患者性别男、女之比(1∶1 5 )和病理类型滤泡状、乳头状癌之比 (1∶4 )均高于文献 (1∶2~ 3和 1∶8) ;原发灶甲状腺癌肿块切除、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和双侧腺叶切除者复发百分率依次降低 (分别为 4 7 3%、34 2 %和 18 5 % ) ;复发多出现于术后 5年内 (6 5 1% ) ;复发部位以颈淋巴结居多 (2 3 5 % )。② 2组DTC术后 1、5和 10年复发率分别为 4 6 3%、8 33%和 12 0 4 % ,5 3 85 % (7 13例 )发生在术后 2年内 ,近端和远端复发分别占 5 3 84 %和 30 77% ;3组 1、5、10年复发率分别为 0 81%、4 0 3%和 7 2 6 % ,5 9例发生在术后 4年内 ,近端和远端复发分别为 5 9例和 2 9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DTC首诊年龄、性别、术式、病理类型等对术后复发有一定影响 ;DTC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 1 31 I清除甲状腺剩余组织治疗可改善DTC预后 (延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幼年Paget氏病,并观察降钙素对本病生化、放射及同位素表现的影响,见到良好效果。患儿男性,11岁。4年来头颅进行性增大伴下肢弯曲畸形。两年内反复4次骨折。实验室检查,血碱性磷酸酶及尿羟脯氨酸显著增高。骨X线示全身骨质疏松,头颅增大,颅板、颅底均明显增厚,顶、颞及枕部见  相似文献   
3.
丙基硫氧嘧啶和ANCA阳性血管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基硫氧嘧啶(PTU)是治疗Graves病最常用的药物,近年来不断有报道提示在用PTU治疗的病人中出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并可导致自身免疫性血管炎。临床多表现为全身系统受累,肾脏是最易受累的器官,肾外最常见的是肺脏、皮肤、粘膜,还可表现为狼疮样综合征。本病的预后与病程有关,及时停药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 99Tcm- MIBI全身显像作为 1 31   I全身显像的替代方法在随访甲状腺分化癌病人时的应用效果。方法 :共检查 99例连续的甲状腺分化癌病人 (女性 86例、男性 13例 ,平均 44± 12岁 ) ,81.5 %是乳头状癌 ,18.5 %是滤泡状癌 ,都已作甲状腺全切除术 ,并用 370 0~ 740 0MBq1 31   I消除剩余甲状腺组织。全部病人服用左旋甲状腺素。99Tcm - MIBI全身显像用双探头 γ照相机。静脉注射 99Tcm -MIBI92 5 MBq后立即进行显像。病人抽血测定甲状腺球蛋白 (TG)浓度 ,以 5 ng/ m L 为正常界限。 8例病人的血清 TG正常 ,回收指数低…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甲亢症能显著降低血清 T_4,T_3含量,促使甲状腺机能恢复正常的生理性调节,从而达到改善症状,控制病情的目的,本文为进一步研究针刺治疗过程,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代谢活动的变化,对46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系统观测,并初步探讨了针刺影响甲状腺激素代谢活动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99m)Tc-RBC测定肝门脉短路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99mTc-RBC测定肝门脉短路.以预报肝门脉高压患者肝性脑病和食道静脉瘤的发生.用3个指标来判断肝门脉短路的建立及其程度:即心、肝显像时间的差异、肝分流指数(SI)和心/肝(H/L)放射性比值.健康人SI为6.39±1.13,H/L为0.101±0.016;慢性肝炎SI为12.12±3.23,H/L为0.225±0.112;肝硬化SI为55.56±21.80,H/L为2.623±2.297;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SI为64.50±6.61.H/L为3.65±1.10;特发性肝门脉高压症SI为8.1,H/L为7.7.30例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agh分期分A、B、C三期,三者间H/L与SI有显著差异(P<0.01).故用此法不但可判断肝硬化患者有无门脉短路及其程度,而且可以对其进行分期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7.
方法:检查107例病人的109个甲状腺结节,平均直径为31.5±15.1mm。静脉注射201 Tl74MBq后10min(早期)和120min(延迟)作平面显像。随后注射99TcmO-4185MBq。201 Tl显像示结节比正常组织摄取显著增多评为4分,轻度增多为3分,与正常组织相似为2分,低于正常组织为1分,无摄取为0分。根据肉眼评分,早期和延迟显像都在3分以上为A组,早期显像在3分以上和延迟显像在2分或更低为B组,早期显像在2分而延迟显像0~4分为C组,早期显像低于1分和延迟显像0~4分为D组。C组又分为洗出率小于0的C组和洗出率为0或更多的C组。洗出率的计算根据早期显像上肿…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典型表现为畏热、消瘦、多食、心悸及易激动等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现象,以及眼球突出、甲状腺肿大。具有这些表现的患者,诊断并无困难。甲亢尚有多种非典型表现。在某些患者中非典型表现很突出,并掩盖了典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一种加用高氯酸钾 (口服 )的 99Tcm-高锝酸盐(99Tcm -Tc O-4 ) /MIBI减数显像方法 ,观察诊断甲状旁腺腺瘤的效果。方法 :1 8例经临床、生化和甲状旁腺激素测定诊断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病人 ,在手术前用核素显像和超声方法作诊断检查 ,以后在两周内做颈部双侧探查和腺瘤切除术。改进的显像方法如下 :1静脉注射 99Tcm-Tc O-4 1 50 MBq,2 2 0 min后口服高氯酸钾 4 0 0 mg,3固定病人颈部 ,4作 5min99Tcm -甲状腺显像 ,5静脉注射 50 0 MBq99Tcm -MIBI,6做 7次 99Tcm-MIBI显像 ,每次采集计数 5min。然后作数据处理 ,9…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 1 8F-氟代脱氧葡萄糖 (1 8F- FDG) PET显像检查临床已表现有癌症转移灶而原发肿瘤部位不明病人的效果。方法 :5 3例临床已有癌症转移灶的病人 (女 2 0例、男 33例 ,年龄 38~ 82岁 ) ,其中 44例为颈淋巴结肿大 ,4例骨转移 ,2例腋淋巴结转移 ,肝、脑、恶性胸水各 1例。组织学检查示 30例鳞癌 ,8例未分化癌 ,3例腺癌 ,1例淋巴上皮癌 ,11例未能分类 ,只能定为恶性。 PET检查前病人都做过全面体检和 X线片、超声等检查 ,但未能查出原发肿瘤。 1 8F- FDGPET检查前病人至少空腹 6 h以减少血胰岛素浓度 ,使正常组织减少摄取 1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