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背景: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老年性外翻越来越多见。老年性外翻一般畸形严重,很难依靠单一截骨术矫正足部的全部畸形。目的:观察第1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术结合趾骨Akin截骨术治疗老年性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8月至2015年10月采用第1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术结合趾骨Akin截骨术治疗老年性外翻患者138例(253足),男31例(45足),女107例(208足);年龄65~92岁,平均(77.8±2.3)岁。分别于术前1 d、术后7 d、术后6周、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AOFAS的Maryland第1跖趾关节百分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和功能评定。术前、术后6周、末次随访时拍摄足负重位X线片,测量和记录HVA角、IMA角、DMAA角变化情况,并进行影像学评定。结果:138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3.6±0.5)年。无一例出现截骨处迟延愈合和不愈合,无跖骨头坏死。所有患者术后7 d、术后6周、末次随访时足部疼痛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末次随访时更显著(P<0.01)。AOFAS的Maryland第1跖趾关节百分评分法功能评定,总优良率为96.8%。HVA角、IMA角、DMAA角均较术前改善明显(P<0.05)。末次随访时发现各角度均较术后6周有一定程度的丢失,但无统计学差异,患者亦无临床症状。结论:运用第1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术结合趾骨Akin截骨术治疗老年性外翻的临床疗效明显。手术在单一切口下即可完成,操作相对简单,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伏立诺他作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应用于促进软骨炎症修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首先进行大鼠体内实验, 设置为对照组和退变组, 造模成功后进行软骨取材, 取大鼠软骨, 进行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HDAC-2染色, 继而提取cDNA和蛋白质分别进行HDAC-2的基因、蛋白检测。然后于体外实验部分,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软骨细胞, 设置为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组、白细胞介素-1+伏立诺他组, 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HDAC-2、Ⅱ型胶原(Col2a1)、蛋白多糖(Acan)的基因表达, 使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乙酰化及总H3组蛋白表达, 使用免疫荧光法标记HDAC-2蛋白。确定伏立诺他的效应后, 最终使用大鼠退变模型, 设置为退变组和退变+伏立诺他组, 于注射7 d后进行取材, 并做番红O染色及阿利新蓝染色。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结果退变组大鼠软骨的HDAC-2免疫组化蛋白分布高于对照组, 其基因转录活性显著升高(0.96±0.05比1.34±0.12, t=5.83, P<0.01)。体外实验部分, 白细胞介素-1诱导HD...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重度黄疽的原发病,本文对1993年~1995年间在本科收治的重度黄殖7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70例,男44例,女26例。2~20岁8例,21~40岁32例,41岁以上30例。实验室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ALT平均值245U,白蛋白平均319几,血清BIL148.68umol/L。其它临床资料见附表。\抬号内为直接死亡原因冽数其中病毒性肝炎参照1984年南宁病毒性肝炎专题学术会议修定的标准做出诊断。其它诊断分别由手术探查、病理学检查、骨髓细胞学以及B超、放射免疫学检查等证实、急性、亚急性、慢性重症肝炎并发症发生频率依次为:1.70、2…  相似文献   
4.
背景:第二跖骨头骨软骨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跖骨头关节软骨和髓软骨内骨化障碍。对中晚期患者,大部分学者主张早期手术干预。而目前采用的手术方法多种多样,且各有利弊。目的:观察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跖骨头骨软骨病的疗效。方法:2007年5月至2011年3月,利用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晚期跖骨头骨软骨病患者19例(36足),男7例(14足),女12例(22足);年龄43-76岁,平均57.8岁。单侧2例,双侧17例;病变于第二跖趾关节16例,第三跖趾关节3例;合并躅外翻畸形13例,趾间神经瘤2例。负重位X线片参照Smillie分期:Ⅲ期1例,Ⅳ期11例,Ⅴ期7例。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跖趾关节背伸、跖屈角度。结果:随访时间最长5年,最短14个月,平均3.6年。术后患者跖趾关节处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术前跖趾关节活动度:背伸10.6°±2.87°,跖屈18.3°±1.96°;术后:背伸32.9°±1.67°,跖屈36.7°±1.17°,术后与术前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跖趾关节百分评分法对本组患者进行评定,优为90~100分,26足,占72.2%;良为80-89分,8足,占22.2%;可为70-79分,2足,占5.6%。优良率为94.4%。结论:对于年龄较大且处于Smillie分期晚期的跖骨头骨软骨病患者,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是一个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Lapidus手术结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老年足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3月至2017年10月采用Lapidus手术结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老年足拇外翻患者53例(87足),男12例(18足),女41例(69足);年龄65~92(76.3±4.8)岁。观察手术截骨固定时间,术前及术后26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足部疼痛缓解程度评分,并采用AOFAS评分进行功能评定,比较负重位X线片测量拇外翻角(HVA角),第1、2跖间角(IMA角),跖楔角(MCA角)变化情况。结果:53例(87足)获得随访,时间12~42(26.0±2.7)个月。所有患者第1跖楔关节于6~8个月达到骨性融合,平均4.7个月。术前VAS评分8.06±1.44,与术后26个月2.14±1.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OFAS评分53.90±7.89,与术后26个月92.80±2.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HVA(38.60±2.72)°、IMA(21.90±1.91)°、MCA(20.90±2.20)°,与术后26个月的(17.80±1.94)°、(9.70±2.56)°、(11.70±0.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AOFAS评分,优74足,良11足,可2足。结论:Lapidus手术结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老年足拇外翻临床疗效满意,缩短了术中截骨固定时间,保护了截骨端周围的软组织和将骨端融合在最为满意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与第一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僵硬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CNKI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2020年1月。制作森林图对比术前和随访末期两种术式的AOFAS评分、VAS评分、患者满意率、返修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6篇RCT,结果显示关节融合组临床疗效评分(AOFAS、VAS)及随访末期患者满意率优于跖趾关节置换组,术后返修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跖趾关节置换组。结论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进展性僵硬比第一跖趾关节置换术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已证实力学刺激可以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但其机制未完全明了。初级纤毛是重要的力学感受器并调控TGF-β1/BMP-2/SMAD等多种信号通路,很可能是骨髓基质干细胞力学调控的重要靶点。目的:探讨流体剪切力对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分为对照组、力学刺激组(通过摇床施加流体剪切力学干预)、力学刺激+IFT88沉默组(力学刺激+使用siRNA沉默IFT88表达),干预24 h后,采用qRT-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骨形成蛋白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SMAD2/3蛋白的表达,初级纤毛免疫荧光染色及形态学分析。结果与结论:剪切力刺激可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初级纤毛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及骨形成蛋白2基因转录激活,提高磷酸化SMAD2/3蛋白表达。siRNA干扰初级纤毛生成后,这一力学反应效应明显减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初级纤毛面积改变比值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及骨形成蛋白2基因转录增高比例具有Spearman相关性。结果表明:初级纤毛/鞭毛转运系统介导了流体剪切力反应性的TGF-β1/BMP-2/SMAD信号通路激活,促进骨髓...  相似文献   
8.
<正>常的人体组织均保持着一定的张力,用以维持身体的各种姿势及正常的运动。肌张力属软组织张力的范畴,它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生理上的肌张力来源于肌肉及相关组织的黏弹性、肌肉收缩程度,而异常的软组织张力是一种引起局部疼痛的主要物理因素。本文从中西医对软组织张力与疼痛关系的认识、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3个方面对软组织张力与疼痛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合并第1跖趾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合并第1跖趾关节炎患者26例。手术前后于足负重位X线片上测量足拇外翻角(HVA)和第1、2跖骨间角(IMA),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足拇趾疼痛情况,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足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足拇趾功能。术后随访观察切口和截骨端愈合、足拇趾功能恢复、畸形矫正、并发症发生及足拇外翻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4.53±2.45)个月(12~18个月)。所有病例中有1足切口乙级愈合,其余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末次随访时截骨端均愈合,未出现内固定物失效、转移性跖痛及足拇外翻复发。末次随访时,平均AOFAS足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54.38±5.72)分增高至(82.74±1.68)分,平均HVA、IMA及足拇趾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合并第1跖趾关节炎畸形矫正效果好,可缓解足拇趾疼痛,足拇趾功能恢复良好,且足拇外翻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背景:颈椎中立位MRI被广泛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但患者在重复进行颈椎MRI检查时,头颈部不可能保持完全相同的姿势,患者颈椎被床面限制于某一个特定位置,颈椎可能有矢状面内的微小伸屈运动,头部也可能发生一定的仰屈度变化。颈椎中立位状态下颈椎和头部的这种变化是否会影响突出颈椎间盘的体积和颈椎曲度目前尚不清楚。目的:采用人工智能辅助测量,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短期内2次颈椎中立位状态下MRI检查突出颈椎间盘体积、颈椎曲度测量的精准性与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23年6月接受保守治疗并在3个月内2次行颈椎MRI检查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者首次提出使用枕胸间距和枕胸角来评估颈椎中立位时头部仰屈度的变化,并参照首诊枕胸角的角度,将复诊患者分为枕胸角增大组和减小组。通过人工智能测量软件辅助或人工测量突出颈椎间盘的体积、C2-6 Cobb角及颈椎(C3-C7)曲率。正态分布数据用x-±s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Cobb角、颈椎(C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