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壮药干花豆枝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干花豆Fordia cauliflora枝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C18、Sephadex LH-20等色谱手段对干花豆枝叶的95%乙醇提取物中醋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通过波谱学技术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干花豆中分离得到11个成分,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1)、羽扇豆醇乙酸酯(2)、水黄皮素(3)、呋喃-[4″, 5″, 8, 7]-黄酮(4)、7-甲氧基-8-异戊烯基黄烷酮(5)、7-甲氧基-8-(3″-羟基-3″-甲基-1″-丁烯基)-黄酮(6)、豆甾醇(7)、豆甾醇-3-O-β-葡萄糖苷(8)、胡萝卜苷(9)、齐墩果酸(10)、β-谷甾醇(11)。结论 化合物246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裸花紫珠片中连翘酯苷B、毛蕊花糖苷与异毛蕊花糖苷3种苯乙醇苷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用50%乙醇超声提取样品,乙腈-0.4%磷酸水溶液(18.2∶81.8)为流动相,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 μm),柱温为30 ℃,流速为0.8 mL·min-1,进样量为10 μL,检测波长为327 nm,检测时间为25 min。结果 连翘酯苷B、毛蕊花糖苷与异毛蕊花糖苷分别在0.936~4.680,1.852~9.260,2.140~10.700 μg内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 1,0.999 9,0.999 9),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07%,99.98%,97.78%。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裸花紫珠片等裸花紫珠各类产品中苯乙醇苷类成分的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3.
FOLIN-酚比色法测定裸花紫珠中总酚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裸花紫珠总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Folin-酚比色法测定裸花紫珠中总酚的含量,确定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的最佳测定条件.结果:Folin-酚用量为0.5 mL,7.5% Na2CO3用量为1.5 mL,反应条件为40℃下加热10 min,显色条件为25℃下显色60 min,没食子酸浓度在0~18 μμg时与其吸光度有良好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Y=32.262X-0.001 2(n-7),r=0.999 9,根据此线性回归方程进行裸花紫珠总酚的含量测定.结论:该方法简单方便、稳定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裸花紫珠原料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壮药干花豆枝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金磊  潘争红  苏涛  颜小捷  李典鹏 《中草药》2012,43(6):1071-1074
目的研究干花豆Fordia cauliflora枝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C18、Sephadex LH-20等色谱手段对干花豆枝叶的95%乙醇提取物中醋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通过波谱学技术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干花豆中分离得到11个成分,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1)、羽扇豆醇乙酸酯(2)、水黄皮素(3)、呋喃-[4″,5″,8,7]-黄酮(4)、7-甲氧基-8-异戊烯基黄烷酮(5)、7-甲氧基-8-(3″-羟基-3″-甲基-1″-丁烯基)-黄酮(6)、豆甾醇(7)、豆甾醇-3-O-β-葡萄糖苷(8)、胡萝卜苷(9)、齐墩果酸(10)、β-谷甾醇(11)。结论化合物2、4、6~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壳斗科植物中筛选多酚类成分含量高、抗氧化能力强,具开发价值的植物资源。方法:采用Folin-酚法对8种壳斗科植物总酚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法,2,2-连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磺酸-6)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Fe2+螯合法和Fe3+还原法等4种方法评价其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分析其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关系。结果:在所选取的8种壳斗科植物中,红锥的总酚含量最高,为10.61%,其次为大叶栎10.09%。综合4种抗氧化能力检测结果,8种植物都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其中红锥抗氧化能力最强,抗氧化能力与总酚含量存在着较好的量效关系。结论:8种壳斗科植物中红锥与大叶栎为最具开发成与抗氧化活性相关的保健品及护肤品的资源植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战骨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TLC薄层色谱、层析柱、HSCC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战骨叶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1)、囊状毛蕊花苷(2)、甲基梓醇(3)、咖啡酸甲酯(4)、anthelminthicol A(5)、金合欢素(6)、scrophuloside B4(7)、5,3′,4′-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8)、木犀草素(9)、(1S,10S)-9α-hydroxy-allo-aromadendrane(10)、(+)-medioresinol(11)、猫眼草酚D(12)、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13)、4-甲氧基肉桂酸甲酯(14)、毛蕊花苷A(15)。结论:其中,化合物5、7、10为首次从马鞭草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8、14、15为首次从豆腐柴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半枫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 Chang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ODS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MCI柱、HSCCC等色谱方法对半枫荷茎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半枫荷茎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儿茶素(1)、(+)-lyoniresinol-3α-O-β-D-glucopyranoside(2)、lyoniside(3)、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α-L-鼠李糖苷(4)、ssioriside(5)、nudiposide(6)、灯盏花苷C(7)、1-hydroxy-3,4,5-trimethoxyphenyl-1-O-[6′-O-(4″-carboxy-1″,3″,5″-trihydroxy)phenyl]-β-D-glucopyranoside(8)、虎杖苷(9)、虎皮楠苷(10)、白藜芦醇(11)、(E)-resveratrol-3-(6″-galloyl)-O-β-D-glucopyranoside(12)、dehydroconiferyl alcohol(13)、2,3-bis[(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methyl]-1,4-butanediol(14)、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α-D-阿拉伯糖苷(15)、(+)-松脂素(16)、(+)-表松脂醇(17)、5,7,4′-tri-O-methylate-(+)-catechin(18)、arjungiucosideⅡ(19)、4-(α-rhamnopyranosyl)-3,3′,4′-O,O,O-trimethylellagic acid(20)。结论:其中,化合物5~2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