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文题释义:富血小板血浆:是一种调节炎症反应、刺激和加速组织愈合的新型生物技术,其富含各种生长因子,包括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通过多种机制(包括调节炎症、血管生成及新组织的合成和重塑)在内部帮助创建最有利于组织稳态恢复的生物环境。慢性难愈性创面:目前对于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定义尚未达成明确的共识,一般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经过常规治疗干预,不能在可预期的时间内按生物学规律完全愈合的创面,其潜在病因可能与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疾病有关。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与负压引流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创面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两者联合应用于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效果尚缺乏来自随机对照研究的证据。 目的:评价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负压引流疗法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效果。方法:使用计算机对国内外数据库(CNKI、维普网、万方数据库、SinoMed、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等)进行检索,检索范围从建库至2019年6月,所有关于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负压引流疗法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的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分析的结局指标包括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细菌阳性率。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1篇随机对照试验,包括743例慢性创面患者,观察组均采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负压引流疗法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或者单纯负压引流疗法进行干预;②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创面愈合率升高[RR=2.19,95%CI(1.82,2.62),P < 0.000 01]、创面愈合时间缩短[SMD=-0.81,95%CI(-1.00,-0.62),P < 0.000 01]、住院时间缩短[MD=-7.11,95%CI(-8.12,-6.11),P < 0.000 01]、细菌阳性率降低[RR=0.35,95%CI(0.22,0.54),P < 0.000 01];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SMD=-5.97,95%CI(-14.33,2.40),P=0.16];③结果表明,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负压引流疗法能促进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愈合,降低感染发生率。 ORCID: 0000-0003-2057-9542(顾蓥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国际造口治疗师临床实践带教,探讨适合我院中西医结合性质的造口、伤口专科护士临床带教方法。方法法:2017-2018年参加中山大学造口治疗师学校举办的国际造口治疗师文凭班学员共36人,安排一名脱产ET全程带教和临床实践基地护士长(ET)一对一或一对二的个案管理模式进行临床实践带教,并在个案管理中融入中西医联合护理方法,拓展个案处理方法,在培训前后,应用WOCN核心能力调查表对学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6名学员培训后WOCN核心能力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培训前,核心能力总分、批判性思维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国际造口治疗师临床实践带教方法适用实用型造口专科护士的培养,为造口治疗师的临床实践拓宽了处理个案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雷火灸联合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CF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剔除4例,对照组剔除2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雷火灸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3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疲劳量表-14 (FS-14)、抑郁状态问卷(DS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躯体疲劳、精神疲劳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躯体疲劳、精神疲劳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DSI、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DSI、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86.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针刺治疗CFS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疲劳症状,改善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