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术后出院患者进行1个月的个性化饮食干预,探索食管癌术后出院患者有效的饮食干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时给予常规出院宣教,饮食方案不做干预。干预组患者出院时在常规出院宣教基础上实施个性化饮食方案。分别于患者出院时、1个月后回院复查时,收集2组患者的资料,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和食管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得分变化情况。结果个性化饮食干预能提升食管癌术后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的数值( P <0.05),有效改善食管癌术后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特异性模块得分( P <0.05)。结论个性化饮食干预能从多个方面改善食管癌术后出院患者营养状况和生命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护理干预对开胸手术使用镇痛泵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镇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镇痛措施由以往的口服给药、肌肉注射给药,逐渐过渡到目前的自控镇痛泵,它是将镇痛药物定时匀速地经静脉或硬膜外注入人体,并在人体内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从而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1].由于自控性镇痛泵是患者自己控制的止痛泵,所以术前宣教和术后护理对有效止痛,使患者的疼痛降低到最低程度是非常重要的[2].  相似文献   
3.
随着各专科医学的发展及人们对健康、保健不断增长的需求,护理学向更深、更专的层次迈进,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发与利用使专科护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国内目前的护理质量管理重点放在控制基础护理质量上,缺乏针对各专科护理特点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1],致使专科评价特异性差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呼吸道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潇 《河北医药》2008,30(1):112-112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障碍所致的疾病,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前后呼吸道护理是直接影响手术预后的主要因素.处在成长发育阶段的小儿,解剖生理和免疫功能尚不健全,加上术中体外循环、手术等创伤,容易发生呼吸道并发症,手术前后积极开展呼吸道管理,是预防和治疗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主要措施.现将我科2006年收治的116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前后的呼吸道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电脑输液泵输液速度调节速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潇  张海燕 《河北医药》2002,24(7):546-546
静脉输液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但由于疾病的性质及药物的作用不同 ,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为了使患者获得最佳疗效 ,我科新引进了一台电脑输液泵 ,型号为AJ5 80 0型 ,属容积泵 ,需与AJ5 80 0型指定输液器配套使用。该输液泵流量单位为“ml h” ,与临床要求的输液速度“滴 分”不一致 ,需进一步换算。已知指定输液器茂非氏滴管每 2 0滴液体 =1ml ,假设需求滴速为n(滴 分 ) ,输液泵每小时流量为m(毫升 )。则m =n2 0 (每分钟流量 )× 60分钟 =3n。也就是每分钟输液滴数的 3倍 ,即为输液泵每小时的毫升数。优点 :利用上述换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血管外科技术在胸部肿瘤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为疑难、重症患者提供新的救治手段。方法:选取18例过去被视为外科禁忌证的以肺癌为主的局部晚期胸部肿瘤,应用心血管外科理论和技术使其能够做到整块切除。应用心血管外科护理技术和经验,为术后患者顺利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结果:18例患者中除1例死于心肺功能衰竭外,余均存活且获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结论: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提高心胸外科联合手术后患者的护理水平,为将来患者采用更合理的治疗手段和如何联合治疗并顺利康复,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玉芬  顾潇  刘庆利  张月花  付丽萍 《河北医药》2009,31(13):1678-1679
应激反应是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相互影响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也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应激反应是机体有力的防御机制,而过强的应激反应会给机体带来严重的代谢和内稳态紊乱。根据患儿的特点以及对父母的高度依赖性,因为父母与孩子关系最密切,最能影响孩子,又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所以对患儿家长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十分重要。因此如何增强患儿家长的心理适应能力,减轻应激反应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先心病患儿家长入院时、术前、术后及康复期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人羊水来源多潜能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探讨其生物学特性和定向分化能力.方法 取人孕中期羊水标本进行原代培养,采用贴壁法分离获得干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并使用特定培养基诱导羊水多潜能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细胞分化.结果 体外培养的羊水干细胞呈纺锤形,增长迅速,细胞表达Oct-4、S...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饮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潇  米丽丽  王云平  陈晓娜 《河北医药》2010,32(20):2942-2943
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我国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的第4位,目前外科手术切除仍是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其主要的临床症状是进行性吞咽困难,进而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脱水、消瘦、营养不良,从而影响术后恢复。所以术前正确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或给予静脉高营养、输血、空肠造瘘等,使体重维持在正常水平,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和对手术的耐受性;术后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以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对术后恢复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米丽丽  王云平  顾潇  王弘  陈晓娜 《河北医药》2016,(14):2232-2234
目的:分析食管及贲门癌患者术后何时开始肠内营养及十二指肠营养管两种不同的固定方法的应用效果,寻找最好的固定方法。方法在我院胸外科行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62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4例分别于术后8、24 h开始肠内营养的对患者的影响进行观察。其术后十二指肠营养管分别采用“Y”形宽胶布固定法及改良固定法,统计发生非计划性脱管及原因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 P <0?.05),检测2组血红蛋白(Hb)、谷丙转氨酸(AST)、谷草转氨酶(ALT)、肌酐、血浆白蛋白、前蛋白,但2组术后7 d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Hb、肌酐、AST和A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脱管、水泡破损、皮肤发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8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效果良好,十二指肠营养管改良固定法方法简单易学,患者舒适,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