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1.
普罗布考对体外培养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NF-κB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probucol )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调控作用,以探讨probucol在 动脉粥样硬化(AS)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RS)防治中的某些可能的作用机 制。方法:采用电泳迁移位移测定法观察probucol对VSMCs NF-κB活 性的影响。结果:H2O2或胎牛血清(NCS)处理VSMCs 72 h后,NF -κB活性均明显增强;而加入100 μmol/L probucol 后,NF-κB活性受到部分抑制,抑 制率分别为37.1%和14.8%。结论:Probucol 抑制NCS、H2O2诱导 的VSMCs NF-κB的活性,可能是其临床有效防治RS及AS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probucol)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核因子kB(NF-kB)活性的调控作用,以探讨probucol在动脉粥样硬化(AS)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RS)防治中的某些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电泳迁移位移测定法观察probucol对VSMCsNF-kB活性的影响。结果:H2O2或胎牛血清(NCS)处理VSMCs72h后,NF-kB活性均明显增强;而加入100umol/Lprobucol后,NF-kB活性受到部分抑制,抑制率分别为37.1%和14.8%。结论:Probucol抑制NCS、H2O2诱导的VSMCsNF-kB的活性,可能是其临床有效防治RS及AS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顾江涛  宋懽  龚玮华  周颖  程伟 《现代医院》2013,13(5):138-141
目的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综合治疗管理中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案,以提升患者对疾病管理的依从性。方法建立房颤管理窗口,筛查在本中心就诊的房颤患者纳入管理,评估、调查、制定个体化综合健康教育方案,进行实施和随访。结果被纳入房颤管理窗口有效管理房颤患者105例,失访3例,管理率97.2%,平均管理随访11.2个月,CHADS2评分≥2分者79例(75.2%),服用华法林12例(15.2%),合理转诊11例。实施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公开房颤管理窗口服务电话、房颤管理窗口强化宣教、制定患者自我管理方案等个体化综合健康教育方案,结合其它综合治疗管理方案,管理前后患者对房颤相关知识认知率、服用华法林比率、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提高。结论社区建立房颤管理窗口,实施有效的个体化综合健康教育方案,可提高患者对综合治疗管理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急性炎症在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稳定型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断进展引主起心肌供血不足,心肌需氧量无法满足的临床表现。而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则被认为是由不同的发病机制引起,一部分冠状工没有狭窄到足够程度就已发生了急性冠脉事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丙丁酚对冠心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调节作用,探讨丙丁酚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观察28例冠心病患者(A组)及25例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B组)服用丙丁酚1周前后血脂值及FMD,同时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C组)血脂值和FMD,检测FMD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结果:A、B组用药前后自身对照血脂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较C组肱动脉内径基础值D0及FMD均明显降低(P<0·05,P<0·01),用药后2组D0值较前稍改善(P<0·05,),FMD显著改善(P<0·01),2组间比较,未发现D0和F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和其高危人群FMD明显降低,丙丁酚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该作用不依赖于血脂调节,提示其作为目前被发现的最强的抗氧化剂之一,可作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环节,使动脉粥样硬化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在急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预防卒中复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以急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卒中症状发生后的24 h内随机分配接受替格瑞洛或阿司匹林治疗。观察治疗后90 d内主要终点事件(复发性卒中、心血管事件或全因死亡)以及次要终点事件(出血和呼吸困难)的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1 307例患者,替格瑞洛组651例,阿司匹林组656例。治疗90 d内,替格瑞洛组47例患者(7.2%)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其中38例复发缺血性卒中(5.9%);阿司匹林组52例患者(7.9%)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其中44例复发缺血性卒中(6.8%)。替格瑞洛治疗能显著降低二次卒中的发生率(P=0.03)。对于次要终点事件观察发现:替格瑞洛组发生轻微出血8例(1.3%),呼吸困难40例(6.2%);阿司匹林组轻微出血4例(0.6%),呼吸困难9例(1.4%);替格瑞洛组轻微出血和呼吸困难的发生率略高于阿司匹林治疗组。结论 对于急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相比于阿司匹林治疗,替格瑞洛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二次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普罗布考对过氧化氢诱导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Probucol)对H2O2诱导的平滑肌细胞(SMCS)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细胞计数法和^3H-TdR掺入法观察0.1~100μmol/L Probucol对新生牛血清(NCS)和过氧化氢(H2O2)促SMCS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10μmol/L及100μmol/L Probucol作用96h,可抑制10%NCS刺激的SMCS增殖,而1,10及100μmool/L Pr  相似文献   
8.
建立心房颤动(房颤)管理窗口,筛查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房颤患者并纳入管理,采用综合治疗管理方案和流程对患者进行治疗管理和随访.结果有效管理房颤患者105例(97.2%),平均管理随访10.6个月;CHADS2评分≥2分78例,其中服用华法林11例,占l4.1%;26例阵发性房颤无一例转变为持续性房颤.与管理前比较,房颤患者管理后服用阿司匹林和华法林比率均提高(均P <0.05),口服华法林患者INR达标率提高(P<0.05);纳入管理的患者均接受综合诊疗方案、规范治疗和健康教育,较管理前明显好转(均P<0.05);患者对疾病认识、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均P<0.05).提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房颤管理窗口模式对房颤患者进行治疗管理,对减少房颤复发,提高华法林使用率,提高患者合理治疗的依从性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长期快速心房起搏可以导致犬房颤,可能是由于起搏引起的电生理重构及解剖学重构所致。是否存在神经重构的组织学证据尚不清楚。 方法和结果 对6条犬进行了(111±76)天的快速右房起搏以持续房颤。取6条健康犬作为对照。用抗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抗酪氨酸羟化酶(TH)抗体免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