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孔与单孔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式治疗急性阑尾炎合并胆囊结石临床疗效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及临汾市人民医院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治急性阑尾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共11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分别采用三孔和单孔腹腔镜下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Brown手术满意度评分、手术前后抑郁焦虑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操作用时则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抑郁焦虑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同时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三孔腹腔镜术式,单孔腹腔镜胆囊阑尾微创联合切除治疗急性阑尾炎合并胆囊结石可有效缩短切口长度,改善手术美观性和术后负面情绪,且未导致术后并发症风险上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采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130例,所有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家属的意愿分为两组,其中腹腔镜组80例,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传统手术组50例,采用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切口大小与传统手术组比较明显较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较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用止痛药的患者比例、复发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家属对切口满意度评分高于传统手术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疗效确切,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epatic 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GP73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HCC、10例肝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ellular carcinoma,CCC)、10例肝血管瘤、10例乳腺癌、10例直肠癌、10例肺小细胞性肺癌、10例胃黏液细胞癌及30例正常肝脏组织中GP73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其中GP73表达阳性的20例HCC的癌旁组织及其周围正常组织。结果GP73在HCC组织中阳性率(85%)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织;GP73在HCC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较其癌旁组织、正常组织明显升高并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P73的表达与HCC患者是否合并有腹水、肝硬化、淋巴结转移及门静脉分支侵犯有关。结论GP73是HCC的肿瘤标记物之一,参与HCC的发生发展,可用于HCC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余勤  刘文洪  郭莹  项海  何洁 《中医教育》2011,30(4):17-20
近年来一些中医药院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在专业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验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多需要完善之处.从课程设置、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了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不足,并从课程调整整合、优化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等角度对存在的问题的改革与完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患者 :女 ,5 8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伴乏力、消瘦 2个月来诊 ,胃镜提示胃体癌 ,于 1993年 11月 30日入院。体检 :体温 37.2℃ ,脉搏 92次 /min ,消瘦、贫血貌 ,血红蛋白 5 2 .2g/L。经纠正贫血和水、电解质平衡后于同年 12月 10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胃体小弯侧癌肿 3cm× 4cm× 4cm。胰体、尾部囊性肿块 5cm× 4cm× 5cm。无明显转移灶 ,小肠系膜和左半结肠系膜先天性致密片状和膜状粘连。遂行全胃切除 ,脾和胰体、尾部切除 ,R3 淋巴廓清 ,食道空肠Roux en Y吻合术。手术后第 4d开始进食流汁 ,…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经验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84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切口感染发生,无取出补片;并发阴囊积液11例,合并尿潴留10例,下呼吸道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腑梗塞1例;随访时间1-61个月,均无复发。结论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美克尔憩室发生率约 1 5 %~ 2 % ,大多终身无症状 ,约 15 %~ 2 5 %可发生多种并发症 ,常常是造成外科急腹症的病因之一。其中最常见的为憩室炎、出血和肠梗阻 ,而且往往诊断失误 ,造成不良后果。本文总结 1987年 5月~ 2 0 0 1年 5月共 12例 ,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 12例中 ,男 10例 ,女 2例 ,年龄 0 5~ 3岁 6例 (5 0 % ) ,4~ 14岁 4例 (33 3% ) ,36岁与 6 2岁各 1例(16 7% )。二月前有行阑尾切除术 1例 ,半年前有消化道出血病史 1例 (36岁 )。临床表现 :脐周痛 8例 ,右下腹痛 4例 ,便血 3例 ,腹胀、恶心、呕吐9例 ,发热 7例。…  相似文献   
8.
项海 《中国基层医药》2014,(19):2967-2968
目的:比较经脐单孔与常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疗效。方法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单孔组40例与常规组40例,分别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常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单孔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1.7±6.2)h]明显短于常规组[(26.9±7.3)h](t=2.18,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3~21个月,均未发现阑尾残株炎、阑尾残端瘘、肠粘连梗阻等远期并发症。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安全、微创的优点,术后肠功能恢复快,美容效果好。当阑尾切除困难时,应视阑尾病变情况采取相应手术技巧,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十二指肠破裂在腹部损伤中较少见,约占腹部内脏伤的3.7%~5.0%[1]。闭合性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容易延误诊断,甚至在手术探查中也常常漏诊,处理比较困难,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偏高。现对苍南县人民医院普外科1996年1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18例闭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0.5%左旋布比卡因浸湿纤丝速即纱覆盖胆囊床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在全麻下行LC 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3组.单部位覆盖组:0.5%左旋布比卡因(2mg/kg)滴入纤丝速即纱覆盖胆囊床.多部位覆盖组:0.5%左旋布比卡因(2mg/kg)的1/2 量滴入纤丝速即纱覆盖胆囊床,余1/2 量的1/3浸润剑突下套针切口,余各1/3浸润其他3套针切口.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未作特殊镇痛处理.记录各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一般情况,术后拔管后意识完全恢复时及术后4、24 h整体右上腹切口疼痛VAS 评分,检测记录术前1d 16:00时和术后6 h血浆皮质醇水平.结果 3组患者术中均未见明显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部位覆盖组及多部位覆盖组术后不良情况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或0.01).3 组患者术后心电图、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均在正常范围,未见相关药物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其他两组术后各时点整体右上腹切口VAS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多部位覆盖组术后各时点整体右上腹切口VAS疼痛评分也明显低于单部位覆盖组(P<0.05 或0.01).单部位覆盖组及多部位覆盖组皮质醇变化百分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多部位覆盖组皮质醇变化百分率明显低于单部位覆盖组(P<0.05).结论 0.5%左旋布比卡因浸湿纤丝速即纱覆盖胆囊床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联合切口处浸润效果更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