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韩申颖 《陕西中医》1991,12(2):89-91
<正> 本文就五皮散的药物组成、主治、剂量和用法加以考证,并对其临床应用作以概述。组成与主治1.关于五皮散(饮、汤、丸)的药物组成:历代医书记载不一,高等医药院校《方剂学》五版教材,列举出三张同名异方。今考证,其同名方中,药物组成不同的有20多种,究其源流不外二支。1.1、以《华氏中藏经》所载五皮散为祖方。该方药物组成有:生姜皮、桑白皮、陈橘皮、茯苓皮、大腹皮。以此为本化生的同名方中,一类表现在药物炮制的不同上,如将桑白皮、大腹皮改为炙桑皮、炙大腹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或将大腹皮用黑豆汁洗后入药(《医学心悟》)。另一类则表现在药味加减的变化上,如用赤茯苓皮代茯苓皮(《御药院方》);用木香代陈皮(《校注妇人良方大全》);用地骨皮代桑皮或陈皮(《医方集解》);用青皮代桑皮(《医醇剩义》);用干姜皮代生姜皮(《中药制剂手册》),或用原方加木香(《竹  相似文献   
2.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其中消化性溃疡出血占1/3~2/3。因此,探讨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用药规律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根据本病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其病理改变,本人认为消化性溃疡出血急性期的主要病因病机可概括为湿热蕴蒸,酸邪侵蚀,出血瘀血并存,因此本病的治疗用药应以清热燥湿,中和胃酸,祛瘀止血,苦寒泻下药为基本构成。现分析如下。1组方要有针对湿热蒸变致酸侵蚀的特点胃酸分泌增多是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临床常表现为吞酸,此乃湿热郁蒸所致。《医学心法·吞酸》云“脾气不运而酸者,是佛郁之极,湿…  相似文献   
3.
论肾虚,血瘀与衰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申颖 《新中医》1992,24(6):8-10
衰老是一种生理现象,是人体成年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学和形态学方面的退行性变化。人至衰老,在外表现为毛发变白或脱发,皮肤干燥而松弛,面见皱纹及寿斑,两目昏花,双眼神衰,耳鸣耳聋,牙齿松动,甚则脱落,头倾机深,背曲肩随,行则偻附等;在内其组织、脏腑均渐萎缩,重量减  相似文献   
4.
韩申颖  唐德才 《陕西中医》1998,19(11):502-503
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入手,论证了老年病的病理基础为肾虚血瘀,提出了老年病的治疗大法为补肾活血。由于肾与各脏腑相互影响,血瘀与痰、气、水湿密切相关,所以作者认为,老年病的诊疗思路,应首先抓住肾虚血瘀这一病理基础,以肾虚为中心,重视脏腑间的相互影响;以血瘀为基础,重视气血痰水间的相互转化。在肾虚血瘀的病理基础上,追究其病机演变,并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5.
老年病的病理基础为肾虚血瘀。由于肾与各脏腑密切相关 ,瘀与气滞痰湿相互影响 ,施治时应从肾虚血瘀着眼 ,追究病机演变、随证用药 ,介绍老年病用药特点规律。  相似文献   
6.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组方结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申颖 《新中医》1991,23(6):11-1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乙肝)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病程长,病势缠绵,反复难愈,危害较大,部分病人可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甚或肝癌。目前中医药治疗慢  相似文献   
7.
崔玉衡老师,临症善治溃疡病,辨证精详,用药法度严慎,每多应手取效。就其自拟“溃疡合剂”,及随证选药配伍经验,略作介绍: 溃疡合剂的组成和方义南沙参、芍药、乌贼骨、大贝母,生甘草各15克~30克。本方5味,俱为主药。其中芍药味酸入肝,可敛肝以消生酸之源,並能养血柔肝,缓急止痛。若欲养血和营宜用白芍;若欲活血行淤当用赤芍,或者兼用,以发扬各自特长。生白芍养肝阴,炒白芍有温中  相似文献   
8.
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组方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老年病临床用药配伍特点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病的病理基础为肾虚血瘀。由于肾与各脏腑密切相关,瘀与气滞痰湿相互影响,施治时应从肾虚血瘀着眼,追究病机演变、随证用药,介绍老年病用药特点规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