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对骨科手术中医院感染的预防及管理问题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骨科手术室2008年1月~2009年1月(A组)与2009年2月~2010年2月(B组)期间骨科手术中医院感染率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有效的预防和管理措施.结果:因采取了更有效的预防和管理措施,B组感染率(3.67%)明显低于A组感染率(5.56%).结论:骨科手术中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和管理措施能降低医院感染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GCS≤8分),对照组26例常规治疗,实验组22例常规治疗早期(≤3h)辅以血必净治疗,24h、3d及7d后,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S100B蛋白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24h、3d及7d后,血清S100B蛋白水平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曲净可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降低全身和局部的炎症反应程度,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生长、侵润、转移、复发的关系及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拟为手术治疗及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正常脑组织及胶质瘤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表达率。结果对照脑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阴性;不同级别胶质瘤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表达率依次为WHOⅣ级100%(6/6)、WHOⅢ级94.44%(17/18)、WHOⅡ级62.50%(10/16)和WHOⅠ级42.86%(3/7);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率与胶质瘤组织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rs=0.589,P=0.000);WHOⅢ-Ⅵ级与WHO I-Ⅱ级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3.239,P=0.000)。结论胶质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水平和肿瘤组织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提示,增殖细胞核抗原与胶质瘤恶性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苦参素(OMT)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设假手术组、模型组和OMT低[25 mg/(kg·d)]、中[50 mg/(kg·d)]、高[100 mg/(kg·d)]剂量组,每组20只,术后第2天开始腹腔注射给药,疗程7 d。通过盲法神经功能评分评测神经功能损伤,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梗死体积。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生化分析脑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红细胞膜流动性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OMT中、高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1)、神经功能状况明显改善,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梗死体积显著减小(P<0.05或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性形态结构改变明显改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性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沉)显著降低(P<0.05或P<0.01),红细胞膜流动性指标(荧光偏振度、平均微黏度、各向异性)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OMT可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苦参素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设假手术组,模型组,苦参素低[25 mg/(kg·d)]、中[50 mg/(kg·d)]、高[100 mg/(kg·d)]剂量组和银杏叶提取物组[50 mg/(kg·d)],每组28只,术后第2日开始腹腔注射给药,疗程7 d。通过盲法神经功能评分评测神经功能损伤,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梗死体积;通过苏木精-尹红(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生化分析脑组织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苦参素中、高剂量组和银杏叶提取物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1)、神经功能状况明显改善,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梗死体积显著减小(P0.05或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性形态结构改变明显改善,抗氧化酶(SOD、CAT)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性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沉)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苦参素可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苦参素对大鼠脑缺血后脑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设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苦参素低(25mg/kg)、中(50mg/kg)、高(100mg/kg)剂量组,各20只,分别于术前10min腹腔注射给药。24h后,测定缺血侧脑线粒体肿胀程度、膜流动性、呼吸功能,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测定线粒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MDA含量,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游离Ca~(2+)浓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经苦参素中、高剂量预处理能够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后线粒体肿胀,提高膜流动性,改善线粒体呼吸功能,抑制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显著提高SOD、GSH-Px活性并降低MDA含量(P0.05或P0.01),显著提高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P0.05或P0.01),降低游离Ca~(2+)浓度(P0.05)。结论苦参素对脑缺血后脑线粒体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a~(2+)浓度、抑制氧化应激损伤以及改善ATPase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显微镜和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对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60例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显微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而组间的视力改善率和肿瘤全切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后,对照组患者的鼻中隔缺损率和鼻窦感染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合计为73.3%(22/30),明显高于观察组20%(6/30),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术式对侵袭性垂体腺瘤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其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且缩短了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联合早期颅骨成形术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脑外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行颅骨成形术的时间分为对照组(n=80)与研究组(n=40)。比较2组患者颅骨成形术后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2个月,研究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术前、术后15 d及对照组,Fugl-Meyer评分、生活质量(Barthel)评分高于术前、术后15 d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硬膜下积液、颅脑缺损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线移位、脑内血肿、蛛网膜撕裂、皮层切开、骨瓣边缘距中线距离、骨窗面积均为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联合早期颅骨成形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线移位、脑内血肿、蛛网膜撕裂、皮层切开、骨瓣边缘距中线距离、骨窗面积均为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韩亚非 《药物与人》2014,(4):198-198
对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情况进行观察,并对可能影响复发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苦参素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夹闭血管20min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0.9%氯化钠溶液)、模型组(0.9%氯化钠溶液)和苦参素低剂量组[25mg/(kg·d)]、中剂量组[50mg/(kg·d)]、高剂量组[100mg/(kg·d)],各20只。术前10min腹腔注射给药,再灌注6h后检测相关指标,记录翻正反射及脑电恢复时间,计算脑组织含水量,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末端脱氧核苷酰基转移酶介导dUTP切口末端标记(TUNEL)法分别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及凋亡状况;测定海马组织炎症细胞因子含量,生化分析脑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苦参素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翻正反射和脑电恢复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性形态结构变化和凋亡状况均明显改善,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1),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或P<0.01)。结论苦参素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