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SIRT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NAD~+依赖的Ⅲ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广泛存在于胚胎以及人类组织中,通过染色质的修饰促进染色质沉默,通过去乙酰化非组蛋白调节糖和脂代谢、应激反应、凋亡、炎性反应和自噬等。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缺血缺氧和衰老密切相关,SIRT1可能是该病进展中的上游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核因子kappa B(NF-κB)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双信号通路,观察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肾病炎症及纤维化的影响,探讨其对肾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每组10只。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中药组给予大鼠六味地黄丸(剂量为6.75 g·kg-1·d-1)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给予大鼠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给药12周后取材,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h尿蛋白量(24h-Pro),采用苏木素—伊红(HE)与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NF-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TGF-β、alpha平滑肌抗体(α-SMA)、Smad2、Smad3、Smad7的表达。【结果】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BUN、SCr、24h-Pro升高(P0.01);六味地黄丸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HE与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肾小球官腔变窄、系膜基质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而中药组有所改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NF-κB、MCP-1、TGF-β、α-SMA、Smad2、Smad3表达均呈明显上调,而Smad7表达降低(P0.01);中药组NF-κB、MCP-1、TGF-β、α-SMA、Smad2、Smad3表达下调,Smad7表达上调(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调控NF-κB及TGF-β/Smad双信号通路,从而减轻糖尿病肾病炎症损伤和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从炎症角度探讨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伴肝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选取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db/db雄性小鼠18只,按空腹血糖(FBG)随机分模型组、六味地黄丸组(9. 75 g·kg-1·d-1,1次/d)、白藜芦醇组(42. 6 mg·kg-1·d-1,1次/d); 12只同窝野生型db/m小鼠,按FBG随机分正常组和六味地黄丸对照组(9. 75 g·kg-1·d-1,1次/d),正常组和模型组等量蒸馏水灌胃,各组给药16周后内眦静脉取血后处死小鼠,检测FBG,甘油三酯(TG)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SIRT6),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FBG,TG和ALT显著升高(P 0. 01),NF-κB p65,MCP-1,VCAM-1和ICAM-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0. 01),SIRT6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0. 01);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丸组和白藜芦醇组血FBG,TG显著降低(P 0. 01),NF-κB p65,MCP-1和VCAM-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0. 05,P 0. 01),SIRT6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 0. 05),改善小鼠肝组织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炎细胞浸润。结论: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小鼠伴肝脏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调节血脂代谢,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BSHXF)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UUO)肾纤维化和炎症的治疗效果,揭示其抗炎及延缓肾纤维化的机制。方法:32只8周龄雌性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单侧输尿管梗阻组(UUO组)、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BSHXF-L组)和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BSHXF-H组)。造模后第2天开始,连续灌胃干预21 d, BSHXF-L组和BSHXF-H组给予相应剂量补肾活血方汤剂,Sham组和UUO组给予与BSHXF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干预结束后,记录24 h尿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尿肌酐和肾功能指数;采用HE和Masson染色检测肾脏病理损伤和纤维化程度;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各组TGF-β和TNF-α;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TGF-β1、α-SMA、JAK、STAT3、p-STAT3、TNF-α、Caspase-3和Bax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UUO模型组相比,BSHXF-L组和BSHXF-H组能明显明显改善UUO大鼠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组穿膜肽天花粉蛋白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利用蛋白重组技术,在天花粉蛋白的C端引入半胱氨酸,并以此作为修饰位点偶联穿膜肽,通过亲和色谱法分离纯化得到目的蛋白。以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目的蛋白的生成以及其对还原性物质的响应性。通过细胞摄取实验研究穿膜肽介导蛋白内吞摄取效率,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穿膜肽天花粉蛋白修饰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成功制备穿膜肽—天花粉蛋白复合物,此复合物具有一定还原响应性。且经过穿膜肽修饰后,天花粉蛋白在HeLa、MCF-7肿瘤细胞的摄取率明显增强,对HeLa、MCF-7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也显著提高。【结论】穿膜肽修饰天花粉蛋白可显著提高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7.
双氢青蒿素逆转人结肠癌耐药细胞耐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双氢青蒿素逆转人结肠癌细胞HCT8/ADR耐药性的能力,研究其逆转耐药的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流式细胞术分别进行细胞毒性、细胞凋亡实验评价双氢青蒿素和阿霉素联合用药的药效,采用Western blot法研究逆转耐药的机制。【结果】双氢青蒿素和阿霉素联用后对人结肠癌耐药细胞有较高的毒性,能诱导耐药细胞凋亡,增强耐药细胞的自噬。【结论】双氢青蒿素能逆转耐药性,恢复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