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对现代名中医对痿症的认识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将治痿的思路概括为温阳益气、祛湿化浊,同时应注意引经药物的应用及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练.  相似文献   
2.
探讨开合枢理论的渊源、理论根据及临床应用,说明该理论不仅能运用于经络诊断和指导针灸临床治疗,还是对十二经脉气血循环流注的一个补充,用之于临床可拓宽医者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拔罐发泡疗法联合雷火灸对支气管哮喘冷哮证患者中医症候、炎症因子以及抗氧化活性酶的影响。方法:将7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支气管哮喘冷哮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拔罐发泡联合雷火灸疗法进行治疗,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对比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炎症因子IL-6、IL-8、TNF-α及抗氧化活性酶GSH-Px与SOD的表达变化,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68%(28/3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58%(31/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除肺部哮鸣音外,喘促、胸闷、喉中痰鸣及咯痰4项积分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炎症因子IL-6、IL-8及TNF-α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抗氧化活性酶GSH-Px、SOD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背俞穴刺络拔罐疗法对乳腺增生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探讨疗效好、副作用小、有效提高生活质量的乳腺增生的针灸治疗方法。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选膈俞、肝俞、脾俞三穴均单侧交替刺络拔罐,对照组行口服中成药。4周1个疗程之后统计分析患者乳痛、乳块和全身兼证评分变化。结果:综合疗效:治疗组25例中,治愈2例,显效5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25例中,治愈0例,显效0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00%。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乳痛、乳块和全身症状均改善明显(P0.01),而治疗组效果更优(P0.01)。结论:背俞穴刺络拔罐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肯定,对缓解患者乳房疼痛等临床症状尤其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拔罐发泡疗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阻力与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的影响。方法选择114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拔罐发泡疗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气道阻力(Rint)、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ADMA水平、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Rint、FeNO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EV1、PEF、ADM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针刺拔罐发泡疗法可改善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肺功能,降低患者气道阻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内源性ADMA水平,从而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双侧交替透穴疗法和常规针刺疗法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双侧交替透穴法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各25例。均治疗4疗程后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减少幅度分别为13.760±7.061和9.400±6.947,以治疗组减少幅度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愈显效率76%,对照组总有效率80%,愈显效率36%,两组愈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侧交替透穴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8.
陶继恩  邹卓成 《中国针灸》2023,(9):1023-1027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拔罐发泡疗法联合雷火灸治疗支气管哮喘冷哮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气道重塑、炎性因子、肺功能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支气管哮喘冷哮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吸入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拔罐发泡疗法联合雷火灸进行治疗,穴取大椎、膻中及双侧肺俞、膏肓、中府,拔罐发泡疗法每日1次,雷火灸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7 d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气道重塑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TIMP-1)、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与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IL)-1β、IL-25],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中医症状评分、哮喘生存质量问卷(AQLQ)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9、TIMP-1、TGF-β1、IL-1β、IL-25含量,呼气高峰流量(PEFR)及中医症状评分、AQL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