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评比前、后路手术在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治疗中的优良性.方法 随访术后一年以上的病人62人,从术后并发症方面综合分析.结果 后路组多例出现病椎术后高度明显丢失,且后突畸形明显,同时后路组出现明显断钉、脱钉等现象,前路组3例出现术后稍许侧弯,后路组有明显的椎管狭窄.结论 从远期并发症方面分析,在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治疗中前路手术优于后路手术.  相似文献   
2.
肱骨髁上骨折治疗和预防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有效的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和如何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多层夹板固定治疗75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结果:认为骨折的内侧应力较外侧强,使内侧骨皮质塌陷是产生肘内翻的病理基础:远折端受重力作用的重力性尺倾是产生肘内翻的主要原因;弹性固定系统的多层夹板固定,是有效的方法;预防肘内翻的关健是合理的复位与固定及早期正确的X线评价。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变(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以致骨的强度降低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代谢性骨疾病。脊柱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常见并发症。这种骨折的常见并发症为顽固性腰背痛,其他并发症包括:一过性肠梗阻,尿潴留,脊柱畸形,严重时还会导致脊髓受压,心血管症状及失眠,沮丧等精神症状。该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休息,口服钙剂和止痛剂,佩戴支具,物理和康复治疗,手术治疗等。骨质疏松性骨折常是高龄患者,本身体质较差,而又由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多数为单纯压缩性骨折,有手术内固定指征的很少,而且由于骨质强度显著降低,内固定术失败率高;而其它方法亦不能快速解除病人痛苦使治疗受到一定限制。由法国人(Deramond和Galibert)发明的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因其创伤小,止痛快,便于患者早期活动等优点,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来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VCF)中日益受到重视与推广。本文就PVP在治疗VCF中的进展作一综述。1生物力学研究椎体...  相似文献   
4.
制动致关节僵硬的康复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脊柱融合技术.多孔螺纹状椎间融合器具有最大限度地避免植骨块吸收、椎间隙塌陷等并发症的发生,及不需其他内固定等优点,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现就其研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抱膝圈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髌骨骨折的外固定方法,其优点报道较多,但临床上由于固定不当而致腓总神经麻痹也常见。我科曾收治17例病人,现予报告。临床资料 1.性别与年龄:男14例,女3例;年龄最大54岁,最小18岁。 2.患侧及骨折类型:左侧12例,右侧5例,其中粉碎性骨折10例,横断骨折7例;新鲜骨折15例,陈旧性骨折、骨不连2例。 3.症状与体征:除有骨折的肿痛、功能障碍之外,本组病人均有患侧小腿前外侧麻木感,其中2例出现主动背伸踝关节及跖趾关节障碍,垂足及轻度足内翻畸形,所有病人于腓骨颈处均可见索状压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单侧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单侧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23 ~ 65岁,中位数46岁 骨折节段,T112例、T1212例、L18例、L24例.AO分型,B1型7例、B2型11例、B3型8例 脊柱载荷评分3~6分,中位数4.5分椎体高度压缩<70%,椎管占位<1/3 伤椎一侧椎弓根完整15例,双侧均完整11例 均无脊髓神经损伤 受伤至手术时间3 ~ 10 td,中位数5 td观察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疼痛、脊柱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甲级愈合;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 ~ 30个月,中位数24.5个月 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改善,术前18.060°±5.703°,术后即刻8.916°±5.543°,末次随访时9.338°±5.762°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增大,术前(62.020±10.842)%,术后即刻(97.392±7.637)%,末次随访时(96.592±6.854)% 腰痛症状明显缓解,脊柱功能改善;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7.064±2.058)分,未次随访时(1.312±0.773)分;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82.253±14.526)%,末次随访时(8.381 ±°°3.217)% 均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单侧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可有效缓解疼痛、纠正伤椎后凸畸形、恢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并发症少,有利于脊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后血浆瘦素(lep-tin)、急性期反应蛋白(CRP)、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散射比浊法测定50例COPD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组)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及治疗48h后血浆中leptin、TNF-α和IL-6以及CRP水平的变化,并与50例非COPD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并记录治疗前后血气指标(PH、PO2和PCO2)。结果经有创机械通气(VCV-SIMV-PSV-PEEP模式)治疗48h后,COPD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PH、PO2和PCO2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COPD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浆leptin、CRP、TNF-α和IL-6浓度在经过有创机械通气治疗48h后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同时COPD患者血浆leptin、CRP、TNF-α和IL-6浓度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各血气指标(PH、PO2和PCO2)明显好转。COPD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浆lep-tin、CRP、TNF-α和IL-6水平明显升高。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浆leptin、CRP、TNF-α和IL-6水平。血浆leptin、CRP、TNF-α和IL-6对AECOP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疗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短节段固定结合单枚Cage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短节段固定结合单枚Cage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后路减压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单枚Cage斜放植骨融合,定期摄X线片,观察Nakai评分及融合情况。结果 46例均获随访,时间6~92个月。患者腰背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24例,良1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91.3%。患者术后6~12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枚Cage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能获得理想复位、坚强内固定和可靠的融合,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