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袁廷东  陈茂剑  黄文剑  何雅倩  龚权 《骨科》2015,34(6):714-717
目的 研究橙皮苷对刀豆蛋白A(Con A)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橙皮苷组。橙皮苷组给小鼠连续灌胃橙皮苷悬浊液1 000 mg.kg-1,灌胃10 d,模型对照组灌胃等量0. 5%羧甲基纤维素钠,模型对照组和橙皮苷组均用Con 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苏木精 伊红(HE)染色检查肝组织病理变化,反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肝组织TNF-α和IFN-γ mR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IFN-γ水平。结果橙皮苷预处理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橙皮苷组ALT和AST水平显著降低(P<0. 01),肝细胞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肝组织TNF-α和IFN-γ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 01)。橙皮苷组血清TNF-α和IFN-γ水平2 h分别为(717. 05±205. 22),(611. 06±92. 82)pg.mL-1,6 h分别为(811. 56±167. 47),(786. 19±215. 44)pg.mL-1。橙皮苷组TNF-α和IFN-γ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 01),但Con A注射6 h,橙皮苷组TNF-α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橙皮苷预处理对Con A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抑制TNF-α和IFN-γ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水源水中三种微囊藻毒素(MC-LR、MC-RR、MC-YR)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方法。 方法 取500 mL水样,0.45 μm滤膜过滤,滤液过C18柱,依次用10 mL超纯水、20 mL 20%甲醇溶液淋洗,15 mL 80% 甲醇溶液(加入0.05%三氟乙酸)洗脱,蒸发浓缩吹干,溶于1 mL超纯水,待测。采用固相萃取柱,流动相为0.1%磷酸水溶液-乙腈(67∶33),流速1.0  mL/min,柱温45℃,在238 nm波长紫外线检测器检测。结果 MC-LR、MC-RR和MC-YR 在 0.05~1.00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87、0.9992和0.9997),且峰形较好;回收率均在80%~110%,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5.0%~9.6%;MC-LR、MC-RR和MC-YR的方法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分别为0.028 μg/L、0.037 μg/L和0.056 μg/L。结论 本方法准确度、灵敏度、回收率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水源水中MC-LR、MC-RR、MC-YR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辣椒碱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皮下注射MDA-MB-231细胞的方法建立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待肿瘤体积达到约100 mm3,将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辣椒碱低、中、高剂量(5,10,20 mg·kg-1)组,每组5只。辣椒碱低、中、高剂量(5,10,20 mg·kg-1)组裸鼠分别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辣椒碱,模型组注射等体积的磷酸缓冲盐溶液(PBS)溶剂,3 d/次,连续给药8次。每次给药前先检测裸鼠体质重和肿瘤体积,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各组裸鼠,计算肿瘤体积,称肿瘤质量,并计算抑瘤率。应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辣椒碱治疗后各组肿瘤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辣椒碱低、中、高剂量(5,10,20 mg·kg-1)组裸鼠体质量无明显变化,但肿瘤体积显著缩小(P<0.01),肿瘤质量显著减小(P<0.01),抑瘤率显著增大(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与模型组比较,辣椒碱低、中、高剂量(5,10,20 mg·kg-1)组肿瘤组织HMGB1和TLR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辣椒碱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HMGB1和TLR4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辣椒碱(capsaicin)对肝癌SMMC-772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设立不同浓度辣椒碱组以及空白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CCK-8)检测辣椒碱(0,25,50,75,100,150,200,250μmol·L-1)处理肝癌SMMC-7721细胞24 h后的细胞活性;穿透小室(transwell)检测辣椒碱(0,50,75,100μmol·L-1)的肝癌SMMC-772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辣椒碱(0,50,75,100μmol·L-1)处理肝癌SMMC-7721细胞24 h后,对细胞中的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辣椒碱(25,50,75,100μmol·L-1)作用24 h后均对细胞存活率未产生明显影响,从150μmol·L-1开始,随着辣椒碱浓度逐渐升高,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P0.01),且呈剂量依赖效应;与空白组比较,辣椒碱(50,75,100μmol·L-1)干预能显著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迁移和侵袭,且呈浓度依赖效应(P0.01);与空白组比较,辣椒碱(50,75,100μmol·L-1)干预能明显上调肝癌SMMC-7721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P0.01),下调Vimentin,MMP-2,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辣椒碱干预对肝癌SMMC-7721细胞迁移和侵袭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上调肝癌SMMC-7721细胞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下调肝癌SMMC-7721细胞中Vimentin,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辣椒碱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设立辣椒碱(25,50,75 μmol·L-1)组以及空白组,采用穿透小室(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辣椒碱(25,50,75 μmol·L-1)干预乳腺癌MCF-7细胞24 h后和空白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辣椒碱(25,50,75 μmol·L-1)干预乳腺癌MCF-7细胞24 h后和空白组细胞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和DNA聚合酶δ催化亚基p125的编码基因POLD1(POLD1)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辣椒碱(25,50,75 μmol·L-1)干预乳腺癌MCF-7细胞24 h后和空白组细胞中SIRT1和DNA聚合酶δ催化亚基p125(p12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辣椒碱(25,50,75 μmol·L-1)干预乳腺癌MCF-7细胞24 h后,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迁移率和侵袭率显著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效应(P<0.01);与空白组比较,辣椒碱(25,50,75 μmol·L-1)干预24 h能显著下调乳腺癌MCF-7细胞中SIRT1,POLD1 mRNA表达水平(P<0.01);与空白组比较,辣椒碱(25,50,75 μmol·L-1)干预24 h能显著降低乳腺癌MCF-7细胞中SIRT1和DNA聚合酶δ催化亚基p125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辣椒碱能显著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细胞中SIR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POLD1 mRNA和p125的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慢性病,也是21世纪中国乃至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如何有效的控制以至于治愈肿瘤也是当今医学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手术以及放化疗目前仍是其主要治疗方式,其中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寻找毒性低,作用强并且对肿瘤细胞具有靶向性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辣椒碱又名辣椒素,是一种从茄科辣椒属植物中分离出来的脂溶性香草酰胺的植物碱,化学结构式为(反式)8-甲基-N-香草基-6-壬烯酰胺(C18H27NO3),呈单斜长方形片状无色结晶,它是辣椒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辣椒碱的药理作用十分广泛,不仅具有抗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胃肠黏膜、镇痛、抗炎和止痒等多种功效,而且具有很强的抗肿瘤作用。大量研究证实,辣椒碱在体内和体外均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辣椒碱既可通过调控致癌物质的代谢以及致癌物与DNA的相互作用,从而发挥癌症化学预防作用,也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迁移、侵袭和转移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调控肿瘤细胞自噬和介导肿瘤免疫等方式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来与辣椒碱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从辣椒碱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迁移、侵袭和转移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调控肿瘤细胞自噬和介导肿瘤免疫等过程的主要作用分子机制及靶点进行综述,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及合理开发利用辣椒碱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SV)通过下调POLD1对MDA-MB-23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 CCK-8检测RSV对MDA-MB-231细胞活性的抑制能力。使用重组慢病毒转染MDA-MB-231细胞构建POLD1-OE及POLD1-NC细胞系,RSV分别刺激各细胞后,蛋白印迹法检测POLD1、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Transwell侵袭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各实验组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 RSV能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存活率,同时能够降低POLD1、N-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上调E-cadherin的表达,且明显抑制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但上述作用效应在POLD1过表达的MDA-MB-231中被一定程度拮抗。结论 RSV能够抑制MDAMB-231细胞的活性及EMT,下调POLD1是RSV抑制MDA-MB-231细胞EMT的关键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辣椒碱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设立辣椒碱组以及空白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CCK-8)检测辣椒碱(50,100,150,200,250,300μmol·L-1)处理MCF-7细胞24,48,72 h后的细胞活性;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辣椒碱(100,150,200μmol·L-1)处理MCF-7细胞18 h再更换为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14 d后的克隆形成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辣椒碱(100,150,200μmol·L-1)处理MCF-7细胞24 h后细胞中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1(p21)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短转录诱导物连接因子-1(FBI-1)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辣椒碱(100,150,200μmol·L-1)处理MCF-7细胞24 h后细胞中p21和FBI-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辣椒碱(50,100,150,200,250,300μmol·L-1)在体外对MCF-7细胞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P0.01),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效应;与空白组比较,辣椒碱(100,150,200μmol·L-1)均能显著抑制MCF-7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P0.01);与空白组比较,辣椒碱(100,150,200μmol·L-1)能显著上调MCF-7细胞中p2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下调FBI-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辣椒碱干预在体外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潜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细胞中p2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细胞中FBI-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辣椒碱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设立辣椒碱(50,100,150,200,250,300 μmol·L-1)组以及空白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辣椒碱(50,100,150,200,250,300 μmol·L-1)作用SMMC-7721细胞24,48,72 h后的细胞活性;采用光学倒置显微镜观察辣椒碱(150,200,250 μmol·L-1)作用SMMC-7721细胞形态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辣椒碱(150,200,250 μmol·L-1)作用SMMC-7721细胞24 h后细胞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白细胞介素-6(IL-6) mRN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辣椒碱(150,200,250 μmol·L-1)作用SMMC-7721细胞24 h后细胞培养上清中HMGB1和IL-6的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辣椒碱50,100 μmol·L-1组作用24,48,72 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余辣椒碱(150,200,250,300 μmol·L-1)作用不同时间点,增殖抑制率均明显升高(P<0.05),且具有明显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效应;与空白组比较,辣椒碱(150,200,250 μmol·L-1)组SMMC-7721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地形态学改变,表现为细胞变圆、皱缩,贴壁差,脱落增多,给药浓度越高,效果就越明显;与空白组比较,辣椒碱(150,200,250 μmol·L-1)组SMMC-7721细胞中HMGB1,IL-6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上清中HMGB1和IL-6分泌明显降低(P<0.05)。结论:辣椒碱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潜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细胞HMGB1和IL-6的表达与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