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丁元庆认为痤疮属于阳证而好发于三阳经循行之处,三阳气机郁闭,郁而化热化火,火热内结是痤疮发病的病机关键,热结、瘀阻、滞毒于三阳经脉,外蒸而结于肌肤是痤疮的病理基础。临证从三阳论治,针对郁热、火热、湿热、毒热病机,太阳痤疮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翘荷汤、泻心汤、黄连解毒汤化裁;阳明痤疮用茵陈蒿汤、葛根芩连汤、桃核承气汤或茵陈蒿汤合桃核承气汤、三物白散或小陷胸汤、清胃散合升麻鳖甲汤化裁;少阳痤疮用柴胡陷胸汤、柴胡桂枝汤、桂枝茯苓丸合三物白散化裁。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氧化应激骨骼肌细胞模型,观察黄芪多糖(APS)对其的影响,为今后的实验提供依据。方法:过氧化氢(H_2O_2)分100μM、200μM、300μM、400μM 4组浓度干预骨骼肌细胞,每组6个复孔,分别培养12 h和24 h,MTT法检测增殖率;用100μM H_2O_2制作氧化应激骨骼肌细胞模型(模型组),给予0.2 mg/mL APS干预(干预组),并设正常组,每组6个复孔,培养24 h,MTT法检测增殖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活性氧簇(ROS)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100μM以上浓度的H_2O_2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H_2O_2浓度的增加,骨骼肌细胞的增殖率显著下降(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ROS水平及凋亡率均升高(P0.01);干预组的ROS水平及凋亡率均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00μM H_2O_2是氧化应激骨骼肌细胞模型的有效浓度。APS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具有改善肌肉减少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难治性疾病,因肿瘤作为创伤应激源引起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严重危害肿瘤病人的身心健康.中医学认为,该疾病属于情志疾病.基于"惊伤心神,心神不利,统摄失调"、"恐伤肾精,肾气亏虚,肾虚易恐"与"肝郁脾虚,生痰生湿生瘀"贯穿疾病始终的论述,论文重点从心、肾、肝、脾四脏立论,探讨肿瘤相关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因病机,为该病后续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电导法穴位测评技术的临床应用稳定性.方法 经过样本含量估算,通过重复测量一致性试验、不同操作者一致性试验、临床诊断的一致性试验对电导法穴位测评技术的临床应用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 30名志愿者,前后时点所有穴位的穴位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名既往没有操作经验的操作者经过理论与实践培训后,各个穴位不同操作者之间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49 ~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个分中心220例健康调养就诊患者,仪器判断的虚实类型与医生判断的Kappa值为0.597(P<0.05).仪器判断的脏腑定位与医生判断的Kappa值为0.564(P <0.05).结论 电导法穴位测评具有较好的重复测量稳定性和较好的不同操作者之间的稳定性,在人体健康状态虚证、实证的分类和失衡脏腑的定位上与临床医生具有中等一致性,在治未病领域应用电导法穴位测量,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相似文献   
6.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中医学认为,该精神疾病主要由"惊"和"恐"所致,基于中医学"心藏神,惊者神乱;肾藏精,恐者精却"的论述,本文重点从心肾角度探析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因病机以及安心神和益肾精中药对该疾病防治的相关研究进行阐述,提出心肾共治,这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防治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也为该疾病后续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焦虑障碍常见证候分布与病机。方法:分析514例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证候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郁热、痰热、瘀热、阴虚为焦虑障碍常见证候,其病位在心,邪扰神明、形神不安是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8.
陈玉状 《辽宁中医杂志》2014,(10):2104-2105
目的:探讨焦虑障碍性失眠的病机与证候分布。方法:分析67例焦虑障碍性失眠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年龄、证候等因素进行统计学描述。结论:焦虑障碍性失眠病位在心,邪扰神明、形神不安为主要病机,阴虚阳躁是其发病基础。常见证候分布中阴虚证最多,其它依次为瘀热证、痰热证、郁热证。  相似文献   
9.
"消渴"又称"消中""膈消",相当于现代糖尿病,首见于《黄帝内经》,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素问》中提出长期酷食肥甘厚腻之品导致脾脏运化转输功能失调,体内水谷精微化生为湿浊之气,不能排出体外,久则郁热,导致消渴病的发生.黄元御学术思想可概括为"土枢四象,一气周流",其认为脾胃如轴,若脾胃升降失常,则五脏六腑难以运转;若脾土过湿,则肝木不得升发,故黄元御在用药上注重疏肝健脾化湿,脾湿得化则肝得疏泄,化湿健脾、疏肝理气、温补肾阳并用.黄氏从根本上分析消渴病的发病机理,治疗从肝脾肾入手,突破了从阴虚燥热论治疗消渴病的方案,其治疗思想为后人治疗消渴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值得后人进一步探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