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1.
黄花蒿叶甲醇粗提物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黄花蒿叶甲醇粗提物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菌活性。方法:通过体外抑菌实验,利用牛津杯法、琼脂平板表面萌发法、吖啶橙和碘化丙啶染色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黄花蒿叶甲醇提取物对三七根腐病主要致病菌尖孢镰刀菌的孢子萌发率、孢子活力、菌丝生长以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黄花蒿叶甲醇提取物能降低尖孢镰刀菌的孢子萌发率和孢子活力,抑制菌丝的生长和产孢量的增加,且随着黄花蒿叶甲醇提取物浓度的增大,其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变强。当质量浓度为25.65 mg·mL~(-1)时,与对照组相比,孢子萌发率、孢子活力分别降低了13.25%和12.50%;产孢量也显著降低,较对照组降低了90.61%。结论:黄花蒿叶甲醇提取物对尖孢镰刀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该研究将为三七根腐病的生态防控以及新农药的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防治病虫害的高发,实现农业种植中作物的高产,大量化学农药的施用已成常规,由此造成严重的土壤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和不可预估的栽培作物品质和商品价值的降低。在人们日益关注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当今时代,从自然界中寻求具有较强天然抗菌活性、低毒和较低环境不良反应的天然产物对于作物病害管理至关重要。如何高效寻找此类物质,研究其对病原菌的作用机制,并将之应用于农业种植领域是研究的重点。芳香药物自古就被认为具有"辟秽""除恶"作用,芳香所辟之"秽"是各种无形、有形之秽,芳香辟秽理论在医学方面针对抗病原微生物实际应用历史悠久。那么,该理论在农用微生物上是否依然奏效?挥发油,又称为芳香精油,是具有芳香气味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鉴于挥发油中具有复杂多样的对多种致病菌有抑菌活性的化学物质,在自然界中能降解成为非毒性物质,因此对环境保护及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更为有利,故提出"芳香辟秽"理论指导下的中医农业发展理念,并结合前期研究,对不同来源植物的挥发油及其主要活性成分、作用机制及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以期使挥发油真正为农业生态种植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江苏地区健康人群血清铁蛋白水平,探讨江苏地区人群铁蛋白参考区间。 方法回顾性分析24 803例江苏地区2017年1月至12月间送检到我中心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的体检人群血清铁蛋白结果。将统计人群按照性别、年龄分组,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分组的平均铁蛋白水平。 结果江苏地区健康成人血清铁蛋白水平呈偏态分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血清铁蛋白水平有差异,经统计得出的的男性血清铁蛋白参考区间为:18~30岁(8.30~373.02 ng/ml)、31~40岁(11.88~481.60 ng/ml)、41~50岁(19.34~497.34 ng/ml)、51~65岁(15.05~495.41 ng/ml)、大于65岁(16.01~511.48 ng/ml),其中18~30岁及30岁以上人群组铁蛋白水平有统计学差异;女性血清铁蛋白参考区间为:18~30岁(7.44~181.76 ng/ml)、31~40岁(5.51~193.91 ng/ml)、41~50岁(4.33~218.88 ng/ml)、51~65岁(7.23~404.37 ng/ml)、大于65岁(7.36~449.67 ng/ml),其中18~50岁及50岁以上人群组铁蛋白水平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影响铁蛋白浓度的原因除了性别外,铁蛋白水平随年龄递增呈现升高趋势,各地区实验室应建立不同性别及年龄区间的铁蛋白参考区间,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检测数据。  相似文献   
4.
三七根腐病尖孢镰刀菌分离鉴定及致病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鉴定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明确其致病作用,为三七根腐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经显微形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尖孢镰刀菌,以一年生三七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栽培的方法,研究尖孢镰刀菌侵染对植株生长、光合作用、细胞膜以及水分吸收的作用。结果:1)分离鉴定的尖孢镰刀菌侵染三七后,能引发根系腐烂,叶片黄化、萎蔫和倒垂,发病率高达77.5%;2)重病株叶片、茎秆和根系相对于对照植株,其鲜重分别降低了52%、49%和39%;3)病原菌侵染后,轻病株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降低比率分别为35%、38%、7%和36%,重病株Pn、Gs、Ci和Tr降低比率分别为84%、94%、49%和88%;4)发病三七植株根系和叶片电导率都显著增加,Tr/Gs比值增加;5)在整个测定周期,对照植株水分散失量平均为10.8g,而病原菌侵染植株仅为6.3 g。结论:尖孢镰刀菌为三七根腐病的重要致病菌,对三七生长、光合作用及水分生理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