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丹参粉针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粉针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凝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静滴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常规治疗静滴丹参粉针,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6%和72.5%,有显著差异性(P<0.01),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变状态,降低全血黏稠度、血浆黏度,具有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癔症性立行不能症是由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的一种神经官能症,多发于青年,且女性较多。临床表现与癔病性瘫痪相似,如:瘫痪以单瘫和截瘫较为多见,体格检查不能发现符合器质性神经损害的体征,无病理反射,电变性反应正常。不同的是患者在床上活动时并无明显瘫痪,但不能站立或开步行走,这是本症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交叉电项针对脑出血后行气管切开插管患者气道保护性反射咳嗽反射重塑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化法,按照就诊顺序将60例脑出血后行气管切开插管并咳嗽反射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交叉电项针组和针刺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药抗炎、化痰、改善脑代谢等基础治疗,针刺组穴取翳风、风池、廉泉、百会、头维、地仓透颊车、合谷、曲池、病灶侧运动区等针刺治疗,留针30min;交叉电项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采用交叉电项针治疗,连续波,每次30min。两组均周一至周五每日治疗2次,周六、周日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气管切开插管咳嗽反射分级量表评分(TCRGS)、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情况,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TCRGS及CPIS较治疗前均降低(均P0.01);治疗后TCRGS及CPIS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交叉电项针组优于针刺组。咳嗽反射重塑效果方面,交叉电项针组愈显率达96.7%(29/30),针刺组愈显率为55.2%(1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交叉电项针能有效促进脑出血后行气管切开插管患者咳嗽反射的重塑及肺部感染的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原络配穴针法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原络配穴针法为主联合都可喜为治疗手段,设单纯都可喜为对照组,观察186例VD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MMSE、SS变化。结果:原络配穴针法为主联合都可喜能够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MMSE的评分及血浆中SS含量,临床总有效率为85.2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提示原络配穴针法为主联合都可喜可改善VD患者的智能水平,疗效优于单纯都可喜治疗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针刺配合盐酸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与单纯盐酸胺碘酮治疗比较,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本院门诊及住院的心率失常患者80例,治疗组40例针灸配合口服盐酸胺碘酮片;对照组40例给予口服盐酸胺碘酮片。每日治疗1次,7天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优于对照组的57.5%,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盐酸胺碘酮治疗心率失常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参粉针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凝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静滴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常规治疗静滴丹参粉针,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6%和72.5%,有显著差异性(P〈0.01),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变状态,降低全血黏稠度、血浆黏度,具有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交叉电项针这一方法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从而促进脑出血后气切插管咳嗽反射障碍患者肺感染的恢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就诊顺序纳入患者,单盲法评价。将60例脑出血后气管切开插管并咳嗽反射障碍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西药抗炎、化痰、头针、体针等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交叉电项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两组患者基础信息如病情、病程、年龄和性别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疗效评价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藤岛一郎吞咽评价、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吞咽评价应用洼田饮水试验和藤岛一郎吞咽评价,"交叉电项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CPIS临床肺部感染评分,两组CPIS评分均有降低,"交叉电项针"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交叉电项针"对脑出血后气管切开插管并吞咽障碍患者有明显改善作用,能够促进脑出血后气管切开插管并咳嗽反射障碍患者肺感染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在针灸推拿专业开设《神经病学》非常必要和重要。提高针灸推拿专业《神经病学》教学质量,是培养高层次针灸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目前针灸推拿专业《神经病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尿失禁是临床常见的脑卒中后遗症之一。脑卒中早期,尿失禁的发生率大约为37%~58%[1],急性期脑卒中尿失禁的部分患者,在恢复期大多可以恢复排尿控制,但仍有一些患者不能恢复,造成连续的尿失禁,引发尿路感染、褥疮和抑郁等并发症,是患者预后及康复中的一大难题。笔者根据腧穴解剖的神经支配特点,在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开展针刺双侧足运感区、气海、中极、关元、电针八髂穴治疗尿失禁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