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昊  刘杨  钱小英  靳曼菲  郑蕾  成昭 《中草药》2021,52(7):1981-1986
目的研究重楼皂苷Ⅶ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重楼皂苷Ⅶ对PANC-1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观察重楼皂苷Ⅶ对PANC-1细胞形态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考察重楼皂苷Ⅶ对PANC-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重楼皂苷Ⅶ对PANC-1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重楼皂苷Ⅶ对PANC-1细胞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B-cell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associated X protein,Bax)、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DNA酶抑制物(inhibitor of caspase-activated deoxyribonuclease,ICAD)和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重楼皂苷Ⅶ可抑制PANC-1细胞存活率,显著抑制PANC-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P0.01),显著诱导PANC-1细胞凋亡(P0.05、0.01),显著升高PANC-1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PARP、Bax表达水平(P0.01),显著降低pro-PARP、ICAD、Bcl-2、PD-L1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结论重楼皂苷Ⅶ能够抑制PANC-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可能通过下调PD-L1表达诱导PANC-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后处理对再灌注损伤肺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缺血/再灌注组(EPO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溶剂对照组1(0.4%DMSO的PBS溶液)(D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U0126(U组)。对比观察各组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的变化;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AI);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肺组织Bcl-2、Bax蛋白的相对含量,RT-PCR法检测肺组织Bcl-2、Bax mRNA表达;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及测定肺泡损伤数(IQA)。结果:与C组比较,I/R组肺组织W/D显著升高,I/R组IQA显著升高,AI显著升高,Bcl-2蛋白和Bcl-2 mRNA表达明显下降,Bax蛋白和Bax mRNA表达明显上调,Bcl-2/Bax和Bcl-2 mRNA/Bax mRNA的比值降低( P均〈 0.01),肺组织形态学发生异常改变;与I/R组比较,EPO组、D组、U组的W/D显著降低,IQA显著降低,AI显著降低,Bcl-2蛋白和Bcl-2 mRNA表达增强,Bax蛋白和Bax mRNA表达减弱,Bcl-2/Bax和Bcl-2 mRNA/Bax mRNA的比值增高(P 〈0.05或P 〈0.01),肺组织形态学结构异常改变有所减轻;与EPO组比较,D组的W/D、IQA、AI、Bcl-2蛋白和Bcl-2 mRNA、Bax蛋白和Bax mRNA及Bcl-2/Bax和Bcl-2 mRNA/Bax mRNA的比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U组的W/D升高,IQA升高,AI显著升高,Bcl-2蛋白和Bcl-2 mRNA表达下降,Bax蛋白和Bax mRNA表达上调,Bcl-2/Bax和Bcl-2 mRNA/Bax mRNA的比值降低(P 〈0.05或P 〈0.01),U组的肺组织形态学结构损伤较EPO组加重。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后处理能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通过激活ERK1/2信号转导通路,上调凋亡抑制因子Bcl-2的表达,下调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提高Bcl-2/Bax比值,使肺组织细胞凋亡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125、CA15-3)水平与肿4瘤分期、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IMMULITE酶放大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肺癌、肺部良性疾病和健康对照者各30例外周Jb-CEA、CA19-9、CA125、CA15-3的水平。患者随访2年。结果:肺癌患者外周Jb-CEA、CA125、CA15-3水平高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肺癌患者血CA19-9水平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分期肿瘤患者间血清CEA、糖类抗原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CEA和CA125呈阳性的肺癌患者转移、复发的机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随访期间共有14住复发或转移肺癌患者死亡。血清CEA阳性患者的预后明显差于阴性患者,两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外周血CEA、糖类抗原(CA125)水平的动态检测对肺癌的转移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钱小英 《海峡药学》2012,(12):218-219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后应用氨磷汀及相应护理措施对预防白细胞减少的效果。方法选择88例乳腺癌患者,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给予使用氨磷汀治疗并辅以护理。对照组44例给予患者于化疗后使用皮下注射粒生素治疗。结果观察组在骨髓抑制程度以及抑制时间方面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比较,两组之间差异不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氨磷汀再联合护理措施对预防乳腺癌化疗后所致白细胞减少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少,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本院呼吸内科2010年6月-2012年6月诊治的AE—COPD患者76例,随机分成2组:常规治疗对照组(A,n=38)和阿奇霉素治疗组(B,n=38)。另取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C,n=30)。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ELISA法测定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A组和B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3.2%和84.2%,B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A组(P〈0.05)。A和B组治疗前IL-17和TGF-β1,表达水平与C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A和B组IL-17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5),TGF—β1,表达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但B组治疗后IL-17表达水平显著低于A组治疗后的表达水平(P〈0.01),TGF—β1,表达水平则显著高于A组治疗后的表达水平(P〈0.05)。A组和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9%和10.5%,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AECOPD临床疗效显著,调节IL-17/TGF—β1,平衡紊乱可能是其疗效显著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小儿科住院病房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8年6月265份儿科住院病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药物种类、联用情况、转归、给药途径等。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占99.62%,单联用药率为54.92%,二联用药率为44.70%,临床使用以第三代头孢菌素为主,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给药。结论:该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7.
韩芳  钱小英 《天津护理》2008,16(1):19-20
肠痿是腹部外科常见的难治性并发症.由于肠瘘患者存在营养障碍、水电解质紊乱,且容易并发全身性感染,导致脓毒血症及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因此,重视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的维护,必要时及早入ICU监护治疗.  相似文献   
8.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血降钙素原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降钙素原(PCT)测定在判断老年下呼吸道感染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人(A组)和无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人(B组)各40例进行PCT的测定.PCT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来测定.结果:80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人总PCT阳性率不高(39/80,36.25%),但A组病例PCT阳性率(26/40,65%)明显高于B组病例(3/40,7.5%),预后差者(死亡或未愈)PCT阳性率(13/15,86.67%)明显高于预后好者(13/25,52%).结论:虽然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人PCT阳性率不高,但是PCT测定结果为阳性时可提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人工鼻泪管植入术的优势及疗效。方法选择2010-2011年诊治的鼻泪管阻塞患者106例120眼,在局部麻醉下,经鼻腔逆行植入人工鼻泪管,术中用3-0丝线引入人工鼻泪管两端空洞中,上端丝线从上泪小点引出,通过牵拉两端丝线,调整人工鼻泪管在泪囊中的位置。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106例患者120眼中,117眼成功植入人工鼻泪管,手术植入成功率97.5%。成功植入的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117眼症状减轻或消失,有效率97.5%。结论改良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性疾病操作简单安全,疗效确切,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迷你营养评估(MNA)法调查COPD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MNA与传统的身体组成评估法(BCA)评估COPD住院患者营养状况的一致性。方法抽取能够有效配合完成MNA的COPD住院患者96例,分别进行MNA评估和身体组成评估法进行评估,比较两种方法评估营养不良的价值。结果 BCA与MNA判断住院COPD患者营养状况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854。结论 MNA评价住院COPD患者营养状况简单实用,与BCA的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