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比较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末梢血与静脉血中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检测结果有无差别。方法采集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血液科层流病房96名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患者的末梢血和静脉血,用XT-2000i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统计分析两种检测手段的差异。结果末梢血的白细胞(WBC)检测结果为:1.106±0.684×10^9/L,静脉血检测结果为:0.918±0.780×10^9/L,末梢血白细胞检测值高于静脉血结果,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中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检测结果分别为:69.875±15.437g/L,70.646±20.737×10^9/L,静脉血检测结果分别为:70.177±15.225g/L,70.583±20.625×10^9/L,两组血标本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准确的判断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程度,血常规检测应以静脉血为佳,而不能采用末梢血检测以代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仪引导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和应用简易marker定位法引导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HICH)2种术式的优缺点,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中等量HICH的合理术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因HICH急诊入本院行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患者43例,依照患者家属意愿,采用立体定向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治疗20例(立体定向组),应用简易marker定位法引导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治疗23例(简易定位组),均为中等出血量(30~70 mL)的基底节区HICH患者。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第1和3天血肿清除率、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管在血肿腔内的长度、术后置管精确度、术后并发症和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结果:与简易定位组比较,立体定向组患者术后置管精确度、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和术后6个月GOS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3天血肿清除率、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等量HICH患者,立体定向引导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临床效果确切。及早清除颅内血肿可能更有利于改善患者HICH远期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在评估结肠癌患者预后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并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95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NLR最佳截点,将患者分为高NLR组和低NLR组,比较两组5年生存率,进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以3作为截点将95例患者分为高NLR组(57例)与低NLR组(38例)。低NLR组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43.9%)显著高于高NLR组(10.5%)(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癌胚抗原和NLR是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是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HR=3.387,95%CI:1.856~6.181,P0.01)。结论术前外周血NLR是评估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实体瘤治疗后继发白血病也称治疗相关性白血病(treatment-related leukemia),随着对于癌症患者治疗关注度提高,化疗药物的剂量、种类以及联合用药都在不断变化。癌症患者的生存率也有所提高。随之TRL群体也在逐渐增多。我院自2018年至2019年相继发现2例确诊实体瘤继发白血病患者,由于不同原因未能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及遗传学等相关检查,但根据患者病例资料及外周血细胞数量和形态学分析初步诊断为TRL。  相似文献   
5.
王岩  郝铮  洪燕英 《北京中医药》2021,40(8):915-917
目的 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多项检验指标对中医辨证的参考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诊断为COPD患者89例,分析不同中医证型COPD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心肌标志物、淋巴细胞亚群等数据,从中提取与中医证型相关的21项检测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找出对中医证型有诊断价值的检测指标.结果 A组(痰热郁肺+肺肾两虚)与B组(痰浊阻肺+肺肾两虚)比较,CD3+%、CD4+%、红细胞计数(R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的AUC值为0.731 ~0.887,对于A、B组证型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白细胞计数(WBC)对应的AUC值为0.902,对于A、B组证型有非常高的鉴别诊断价值;B组(痰浊阻肺+肺肾两虚)与C组(痰瘀互阻+肺肾两虚)比较,RBC对应的AUC值为0.722,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72.2%,RBC对于B、C组证型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A组(痰热郁肺+肺肾两虚)与C组(痰瘀互阻+肺肾两虚)比较,CD3+%对应的AUC值为0.723,敏感度为44.2%,特异度88.5%,WBC对应的AUC值为0.729,敏感度为48.8%,特异度88.1%,此2项对A、C组证型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论 痰热郁肺证与痰浊阻肺证,前者以热邪结聚为患,后者不具热象,因此炎性因子为主要鉴别要点;痰浊阻肺与痰瘀互阻证,RBC的显著差异表明后者瘀证显著;痰热郁肺与痰瘀互阻,前者为痰湿壅阻肺系,脾失健运,故免疫因子在两者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例颅脑损伤后硬膜外血肿骨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完善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36岁男性患者,因"头晕、头痛3个月"入院。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位置、大小及其与颅骨和硬脑膜的关系。患者因多发骨髓瘤行化疗4个月,评估其颅内病变影像学特征的变化。手术后根据活检病理结果明确诊断,针对患者的症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结果:根据影像学检查及术后病理结果,患者诊断为颅脑外伤后硬膜外血肿骨化,排除颅骨骨瘤及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的可能,随访2年病灶稳定。结论:对于颅脑外伤后硬膜外血肿骨化患者,应考虑颅骨骨瘤的可能,并排除其他一些骨质病变,诊断需要根据影像学证据,必要时依据活检病理结果确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