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陕北黑山羊的4-32细胞胚和萨能奶山羊的次级卵母细胞分别作核供体和胞质供体。在显微操作仪的控制下,将分离后的单个卵裂球注入去核次级卵母细胞的卵周隙。采用电融合法诱导卵裂球和去核次级卵母细胞融合。通过体外培养和移植,检查卵核移植的效果。本研究证明:(1)在4-32细胞期,核供体胚的发育阶段对山羊卵核移植胚的体外发育无显著影响;(2)由山羊4-32细胞期胚胎的卵裂球和去核次级母卵细胞构成的卵核移植胚在体内仍可发育为正常个体;(3)用注射LH后25-35小时的次级卵母细胞作胞质供体均可获得较高的卵核移植胚体外发育率;(4)用900伏/厘米的电场强度进行2个80微秒的电脉冲处理,诱导卵裂球和去核次级卵母细胞融合,可获得更好的电融合效果。根据山羊胚胎性RNA在2细胞期出现的事实和本研究的上述结果,作者认为,次级卵母细胞的胞质对移入的晚期卵裂胚细胞核可能有去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3.
4.
血清胃蛋白酶原诊断胃体黏膜萎缩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胃体黏膜萎缩(atmphic gastric body mucosa,ABM)由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是一种癌前病变。内镜和组织学检查是诊断ABM可靠的方法,但却为侵入性的检查方法,患者痛苦较大,费用相对较高,不适用于儿童和有心功能不全的老年人,且需要专门培训的技术人员来操作。胃黏膜释放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 shunt,TIPSS)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作用和地位。方法总结分析215例门静脉高压症接受TIPSS治疗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前曾行外科脾切除加断流术12例,行食道曲张静脉套扎、硬化58例。手术成功率90.70%(195/215),TIPSS188例,经肝段下腔静脉穿刺门脉建立TIPSS分流(TCTIPSS)7例。术前平均门静脉压力由(3.65±0.70)kPa降至术后的(2.15±0.68)kPa(P<0.01)。3例出血患者急诊行TIPSS治疗均成功止血,顽固性胸腹水缓解率80%(4/5)。一过性肝性脑病(HE)占35.38%(69/195),复诊者支架狭窄22例,其中再出血住院7例,有8例分流道再成形。术后5年生存率占31.27%(61/195),存活超过10年1例,接近9年3例。与操作相关的死亡2例,均系穿破肝包膜并肝素使用后致腹腔出血不止。近期(3个月内)死亡10例,占5.13%(原因包括穿破肝包膜2例,术后镇静剂安定使用2例,利尿剂未减量致电解质严重紊乱1例,术前顽固性胸腹水术后肝功能衰竭5例)。死亡病人中生存最长9年1例(死于结肠癌术后),有3例(存活6年、7年、8年)分别死于干扰素使用后肝功能衰竭和旅游性腹泻。结论TIPS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疗效肯定,并发症少,防治出血更符合卫生经济学。术后应禁用镇静剂,慎用利尿剂,门静脉穿刺困难者即刻不抗凝须小心。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功能变化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测定了肝硬化患者的血清小板粘附与聚集功能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发现,肝硬化患者血小板粘附与聚集功能均显著低于正常,且下降程度与肝功能Child分级一致,提示肝硬化患者的出血倾向有血小板功能异常参与,且肝功能损害可能为血小板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明确我国汉族人群中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基因多态性,探讨IBD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技术对131例IBD患者的TNFα和TNFβ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TNFα-308 位点基因型频率(15.5%)及等位基因频率(8.7%)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的4.1%和2.0%(P<0.01),克罗恩病(CD)患者TNFα-308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和CD患者TNFβ+252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308与TNFβ+25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IBD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的活动性及发病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NFα-308等位基因与UC发病的易感性相关,TNFα-308 的基因多态性与CD的发病无关;TNFβ+252的基因多态性与IBD的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8.
细胞周期素D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与肿瘤发生有关的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870A/G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106例胃癌病例(包括胃体癌及胃窦癌)和108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采用病例对照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进行CCND1基因型检测.结果 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CCND1 870位点野生型GG频率分别为19.8%和7.4%,携带AA基因型个体发生胃癌危险是携带GG型个体的0.28倍(P<0.05,OR=0.281),即GG型个体更易感胃癌.分层分析表明,携带GG基因型个体分别在男性、年龄≥60岁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亚组中患胃癌风险更高.结论 在中国胃癌高发区西安,CCND1 870A/G位点GG基因型人群更易感胃癌.  相似文献   
9.
慢性胃炎胃黏膜细胞凋亡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慢性胃炎各阶段黏膜细胞凋亡状况及探讨其意义。方法 :用TUNEL法检测 6例正常胃黏膜、5 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及 2 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状况。结果 :凋亡指数(AI)CSG >CAG >正常胃黏膜 (P <0 .0 5 ) ,而且炎症黏膜凋亡细胞分布与正常有所不同 ;在CAG ,AI在肠化区 <非肠化区。结论 :细胞凋亡在CAG黏膜萎缩及肠化发生中起重要作用。CAG黏膜AI下降可能与胃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胎盘泌乳素(PL)存在于许多哺乳动物。在牛、绵羊、山羊、小鼠、猴和人已获得了不同程度的纯品,并且对其生化特性,生理作用以及分泌规律等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获得了前所末有的知识。在将来,PL有望对妊娠期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增加畜产品方面做出贡献。本文仅就PL浓度及其影响因素和生理作用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