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肖胜  叶娟  郑黄华  熊浩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159-16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我院2007~2011年收治的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血肿患者共18例,本实验组18例以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在外院随机抽取对照组17例最终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以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对两组患者诊断中各项指标情况以及诊断准确数据进行记录,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t检验和计数卡方检验。结果:实验组诊断准确率为98.1%,高于对照组75.2%的诊断准确率(χ2=15.34,P<0.01),且实验组在诊断过程中对各项指标检验的准确度均高于对照组(t=1.6122,P<0.05)。两组数据均经SPSS18.0软件检验,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的能清楚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对及时精确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MRI诊断先天性胆管囊肿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22岁。活动后出现右上腹持续性疼痛2年余,经抗炎利胆治疗后缓解,近来反复发作。查体: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腹平软,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墨菲氏征(+)。B超检查见肝内、外胆管扩张及多枚结石,胆囊增大扭曲翻转及多枚结石。MRI示肝内、外胆管呈多囊状扩张,胆囊增大,形态不整,于肝内、外胆管及胆囊内见多个小圆形长T1短T2信号,胆总管下段显示梗阻表现,其梗阻端内见小圆形长T2信号(图1~3)。MRI诊断:先天性胆管囊肿(VIa型)并肝内、外胆管及胆囊多发结石。手术所见:胆囊肿大、充血、水肿,约13cm×5cm大小,其内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68例脊柱转移瘤GRE-T2*WI序列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8例脊柱转移瘤之常规GRE-T2*WI、T2WI及STIR序列的表现。结果:68例共累及178个椎体,77个椎体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57个椎体T1WI、T2WI均呈混杂信号,44个椎体T1WI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GRE-T2*WI序列能清晰显示以上所有异常。结论:GRE-T2*WI序列易于发现脊柱转移灶,可较准确地判断肿瘤的侵袭范围及程度,并有助于转移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CT、MRI诊断与手术病理对照 ,提高肾上腺皮质腺瘤影像学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材料与方法 :收集我们医院从 1993~ 2 0 0 2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2 2例肾上腺皮质腺瘤的CT或 /和MRI检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男性 9例 ,女性 13例 ,年龄为 2 1~ 6 2岁 ,平均年龄 4 3岁。检查设备为GE980 0型CT机 ,GEProspeedSXAdvantage型螺旋CT机 ,GE1 0TSignaHorizonLX型磁共振设备 ,行CT或 /和MRI平扫 ,然后行增强检查。结果 :2 2例均为单侧发病 ,其中右侧 15例 ,左侧 7例。最小病灶为 9×12mm ,最大病灶为 170× 12 0mm。CT表现为肾上腺区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或等密度影 ,边缘部分清楚 ,增强可显示部分强化 ,MRI表现为T1WI类似肝实质信号 ,T2 WI接近或高于肝实质信号。结论 :①肾上腺皮质腺瘤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②结合临床资料 ,肾上腺皮质腺瘤能与部分肾上腺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胸部CT平扫在临床急性肺栓塞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分析110例肺栓塞(PE)CT平扫的患者,依据肺部梗塞面积的大小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影像学分类:大面积和次大面积共70例,非大面积40例。结果研究组的CT征象中,无梗死性肺部炎症病变的改变清楚,对于那些经典的楔形影、马赛克征等的影象学征象却表现不明。大面积和次大面积的肺栓塞与非大面积肺栓塞的临床CT表观征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梗塞和非梗塞的病理变化在临床CT征象上表现相似,两者比较无特异性CT征象,两者容易误诊,甚至漏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对肝硬化再生结节以及小肝癌患者采用MR和CT的鉴别诊断,进一步确定两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手术切除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有20例,小肝癌患者有42例。62例患者均进行MR检查及CT检查。比较两者对肝硬化再生结节以及小肝癌的检查准确率,并分析其临床价值。结果 MR检查出18例肝硬化再生结节,准确率为90.0%,CT检查出14例肝硬化再生结节,准确率为60.0%,MR对肝硬化再生结节的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MR检查出41例小肝癌,其准确率为97.6%,CT检查出34例小肝癌,准确率为81.1%,MR检查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结论MR与CT在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以及小肝癌上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MR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为临床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以及小肝癌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脑出血患者头颅CT临床征象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住院的30例脑出血患者实行临床观察评分,同时随访和整理数据,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评价单个因素对疾病预后的干预和影响。结果广义线形回归模型提示出血量每增1mL,预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就增加0.42分。结论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量多少是患者治疗恢复程度和预后的最重要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迟发性脑出血入院时的意识也对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的MRI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与椎间盘变性程度、椎间盘突出体积的关系。方法:40例椎间盘突出患者,根据术后2a内有无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对病例组及对照组的术前MRI图像上椎间盘变性的程度和椎间盘突出的体积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轻度椎间盘变性明显多见(P〈0.05),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椎间盘突出体积变化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轻度的椎间盘变性是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的危险因素,椎间盘突出的体积与复发性椎间盘突出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MSCTPI)参数对胃癌的诊断价值,以及与肿瘤标志物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比较胃癌组与正常组的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F)、表面通透性(PS);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灌注参数值与肿瘤标志物的关系,曲线(ROC)评估BV、BF、MTF、PS对胃癌的诊断效度。结果胃癌PS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间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V、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S与AFP、CEA、CA199、CA72-4均有显著相关性(r=0.58,0.40,0.38,0.77),BV、BF、MTT与CEA、AFP、CA199、CA72-4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BV、BF、MTT、PS对胃癌的诊断鉴别能力,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0.64,0.50,0.83。当以PS18.85 mL/(min·100 g),作为强烈提示胃癌组织的可能性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7和0.32。结论 MSCT灌注成像反映了胃肿瘤组织供血的情况,PS评估胃癌的效度最高,PS=17.98 mL/(min·100 mg)可作为判断正常胃壁与胃癌的阈值。部分灌注参数与肿瘤标志物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