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9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炎常是"起病在肝,寄病在脾".肝病兼顾脾土,既可防止肝病进一步传变,又可培土荣木,减轻病情,缩短病程,促使正盛邪衰,尽早恢复健康.这不但是防止肝病发展变化的积极措施,也是治疗肝病的重要治则,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血分证探析     
血分证为温病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阶段,探讨该证候对于温病理论及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试从血分证的学术源流、涵义、治疗三方面探究血分证。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CD细胞、NK细胞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CD细胞、NK细胞功能在慢性乙肝湿热蕴脾证病理变化中的作用.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纽,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检测CD3、CD4、CD8、NK细胞水平,并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结果表明慢性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CD3、CD4明显低于正常值,CD8明显高于正常值,治疗后均得到明显好转,2组治疗前后比较CD3、CD4、CD8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NK细胞与正常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CD细胞功能异常是慢性乙肝湿热蕴脾证病理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而NK细胞似乎与慢性乙肝湿热蕴脾证的病理变化关系不大;中医辨证治疗能有效地调节慢性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的CD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读分析《湿热病篇》,发现薛生白治疗湿热病时,娴熟的运用了宣湿、化湿、燥湿、利湿、逐湿之法,对当前中医临床颇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叶天士"其初在气在经,其久"入络入血"以及"初病湿热在经,久则瘀热入络"等观点探讨肝纤维化过程中"湿热"和"瘀热"等因素在各个阶段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对"湿热""湿热化瘀""瘀热入络"等病因病机以及"久病入络"和"肝络"的内涵做相应阐述,探讨其由"气分"到"血分"最终形成"络病"的演变规律。提出肝纤维化的发展中"湿热"为始动因素,久则"化瘀入络"的观点,在肝纤维的防治中应重视"湿热"及"瘀热入络"在发病中的关键作用,及时逆转、阻断或延缓肝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7.
吴鞠通《温病条辨》载方206首,吴氏于各方条下均注明了《黄帝内经》的理论与方法。苦辛温法即是以苦温药和辛温药相合,苦温可以燥湿,辛温可以温通宣散。在《温病条辨》中苦辛温法的应用可分为温阳气以通经络,温胃阳以消食滞,化湿浊以畅气机,健脾气以止疼痛,散寒湿以除顽痹,补脾气以止下痢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吴鞠通医案》中吐血案的整理与分析,着重从病机,脉诊,治疗用药,饮食、情志调摄等方面探讨吴鞠通治疗吐血的特色,从而为临床诊治吐血相关疾病提供一定的思路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整理、分析《温病条辨》含有生地黄的条文与其中方剂,总结吴鞠通温病注重养阴思想,尤为重视生地黄在温病中的应用。生地黄配伍玄参、麦冬增液泻下清热,配伍知母、牡丹皮清热泻火滋阴,配伍人参、天冬补气养阴扶正,配伍沙参、麦冬滋阴益胃生津,生地黄清泻补养之效在温病发展的上、中、下焦不同阶段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