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内科疾病是吴鞠通的主要临床经验之一。吴氏在《温病条辨》一书中,用以辛开苦降为主的方剂有78首,占全书方剂总数的23.5%,其治法有苦辛温法、苦辛寒法、苦辛淡法、苦辛甘法、苦辛通降法等37种。纵览《吴鞠通医案》,其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内科疾病达32种之多,所  相似文献   

2.
正如《温病条辨·凡例》中说:“于各方条下,必注明系用《内经》何法,稗学者知先识证,而后有治病之法。”据统计,在《温病条辨》所载208首方中,明确标示出性味治法的多达166首,涉及苦辛、苦温、苦甘、苦寒、苦咸、辛凉、辛温、辛甘、辛淡、甘寒、甘温、甘咸、甘淡、酸甘、酸苦、酸温、酸辛、咸寒、淡渗辛凉等19法。  相似文献   

3.
苦辛配伍法是以苦寒药与辛温药配伍应用的一种方法。中医临床应用由来已久,张仲景《伤寒论》首立泻心汤,以寒热并进,补泻合参,用以治疗邪热内陷、胃虚而寒热互结之痞证,为苦辛配伍应用之先例;后世亦有阐发,明清温热学派又将此法用于温热病,提出“湿热之邪,非辛不通,非苦不降”的论点,可说对苦辛法又有发展。近年来临床应用亦颇为广泛。苦辛配伍其意义在于以苦能泄能降,辛能  相似文献   

4.
吴鞠通《温病条辨》苦辛配伍法为治疗湿热类温病确立了一大法则。邪在上焦,以轻苦微辛法清泻热邪、轻开肺气,以三仁汤、银翘马勃散、宣痹汤治之。邪在中焦,多用苦辛寒法泻热燥湿、调畅气机,以黄芩滑石汤治之;苦辛温法燥湿温中、宣开中焦,加减正气散、加减小柴胡汤治之;苦辛通法通络开窍、清热利湿,以宣痹汤、新制橘皮竹茹汤治之;苦辛淡法清热宣气、淡渗利湿。邪在下焦,多用苦辛淡法宣湿清热、淡渗利湿,以宣清导浊汤、茵陈白芷汤治之;苦辛温法温阳散寒、下气除满,以术附汤、温脾汤治之;苦辛寒法辛开苦降、调气行血,以加减泻心汤治之。湿热在上、中焦多用轻苦微辛法,湿热在中、下焦或弥漫三焦均可用苦辛淡法分消上下,以杏仁石膏汤治之。  相似文献   

5.
吴鞠通《温病条辨》中三仁汤方由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厚补,半夏,滑石,通草,竹叶八味药组成。三仁汤以“三仁”为主药,方中杏仁苦温善开上焦宣发肺气,薏仁甘淡,功在疏导下焦兼能渗湿益脾;白蔻仁芳香苦辛,“先升后降”。故能转枢中焦,醒脾和胃,配以半夏苦温健脾燥湿,厚补苦辛理气化湿;滑石,通草淡渗利湿,再用轻灵透利之竹叶宣泄内外之湿热。全方宣、化、利俱备,汇数法于其中,共成宣畅三焦,理气利湿之功效。我们用本方随症加减治疗内科急重病例疗效颇著,现摘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温病条辨》护阳思想的遣方用药特点。方法:筛选《温病条辨》中有关顾护阳气的条文和方药,从方药频数、性味、归经、功用主治入手,建立方药数据库并进行频数分析。结果:《温病条辨》中护阳方剂71条,护阳药物67种。其中,散寒祛湿类方剂所占比例最重;护阳用药以温里药及补气药为主,护阳药物中应用频次最高的为人参,其次是干姜、附子;药物性味以辛温药和甘温药为主,其次为苦温、甘平、辛热药,药物归经以脾、胃、肾、肺经为主。结论:《温病条辨》护阳多用辛甘、温热药物,脾、肾、胃、肺同调,在配伍上用辛甘配伍、化生阳气,辛散酸收、升阳最速,慎用苦寒、防止伤阳,芳香走窜、祛湿温阳等。  相似文献   

7.
贵刊1983年第4期登载的李良松《吴鞠通辛开苦降法在内科临床上的应用》一文,论述详明,层次井然,阅后受益非浅。但李氏将《温病条辨》所有的由苦辛味药构成的方剂都统以辛开苦降法,笔者认为是属概念错误,及时地纠正这一错误,对完善辛开苦降法理论和指导临证,是颇有裨益的。本文仅就这一问题提出点个人看法,舛讹之处,敬请指教。  相似文献   

8.
当下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隶属于温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明清时期是温病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又以吴又可的《温疫论》、叶天士的《温热论》和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独具代表性。将三本著作试以比较可以发现,《温疫论》是中国疫病学发展史上的奠基之作,其创新性的提出戾气致病学说,认为邪从口鼻而入,伏于膜原,具有表里九传的特点,并提出疫病治疗以祛邪为第一要义,重视攻下逐邪和养护阴液。《温热论》和《温病条辨》深受其影响又不断发展,认为温热之邪自口鼻而入,首先犯肺,并形成了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施治纲领,标志着中医辨治温疫病证的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9.
纵观《温病条辨》全书,用药讲究性味结合,并总结出了以此命名的整套温病治法,已构成了吴氏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仅以苦辛法为例,全书206方中就占了三分之一,可见其应用之广.究其源流,吴氏之苦辛法是宗《内经》之旨、效仲景之法、融叶氏之苦泄开泄,而自有创见.其配伍规律和治疗作用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0.
吴鞠通<温病条辨>治疗湿温明确提出禁汗、禁下、禁润.温习文献,结合临床实践体会到湿热郁遏肌表,忌辛温发汗,宜芳化辛开发表;湿热内蕴脾胃,忌峻剂猛攻,宜苦辛通降缓下;湿遏热伏三焦,忌柔润滋腻,宜甘寒凉润益阴.  相似文献   

11.
苦辛通降法包括苦辛寒法、苦辛温法、苦辛通法、苦辛甘淡法等。苦辛寒法是指苦味药与辛味药配伍,重用苦寒药,使方剂适当偏寒,广泛用以治疗痰湿兼热所致疾病的一种治法。痰湿兼热所致的疾病由于湿性重浊腻滞,易阻滞气机,其病每每缠绵难愈。痰钦凝聚、胶结,常常难行难化。若以苦辛寒法疗之,每可获得满  相似文献   

12.
苦辛法,是苦寒药物与辛温药配合使用治疗复杂疾病的一种方法,苦寒药一般首选黄芩、黄连、黄柏、大黄、桅子等,辛温药常用厚朴、干姜、吴萸,苦辛并称,并非苦寒辛温各半,而是昔多辛少,以能泄能降之苦寒药为主,能开通的辛温药物为配,两者结合泄中有开,通而能降,善解郁聚之热,便气机畅利,尤以恢复中焦升降机能著称,故苦辛法,并非单纯的寒热并治方法,实质上是清热法的一种变通,本法可广泛应用于外感热病,脏腑失调等病,尤其对肝、胆、胃肠因热郁气滞引起的机能紊乱或湿热积聚于中焦的证候最为适用。  相似文献   

13.
刘东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7):157-158
介绍Henssge发展的推断死亡时间的肛温法以及环温变化对尸体肛温影响的研究进展;基于R函数法,模拟计算环温脉冲对肛温的影响,它近似可以用环温变化量与持续时间的乘积来衡量。  相似文献   

14.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是温病学的一部代表著作,全书不仅系统讨论了温病学的理论,而且对各种温病提出了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尤其在湿温的治疗上吴鞠通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即在湿温的临床辨证中应正确地辨别湿温;分清邪在三焦的所属部位;治疗上顾护中阳,不拘一格运用温热药:重视宣发肺气和调畅三焦气机。  相似文献   

15.
普济消毒饮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经樑  刘贻豪 《医学文选》2004,23(4):482-483
普济消毒饮出自《东垣试效方》,是清热解毒代表方剂之一。《医方集解》曰:“此手太阴,少阴,足少阳,阳明药也。芩、连苦寒,泻心肺之热为君;玄参苦寒,橘红苦辛,甘草甘寒,泻心补气为臣;连翘、薄荷、鼠粘辛苦而平,蓝根甘寒,马勃、僵蚕苦平,散肿消毒定喘为佐;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阳、阳明二经之阳气不得伸。桔梗辛温为舟揖,不令下行,为载也。”  相似文献   

16.
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由滑石、白通草、杏仁、白蔻仁、竹叶、厚朴、薏苡仁、制半夏组成,治疗湿温、暑湿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症见午后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胸脘痞闷,苔腻脉濡等。方中杏仁苦辛开上以通利肺气,白蔻仁辛苦宣中以化湿舒脾,薏苡仁甘淡导下以渗湿泻热,三者均为主药。半夏、厚朴除湿消痞,行气散满为辅药,通草、滑石、竹叶清热利湿为佐使药。诸药合用,舒利气机,宣畅三焦,分消上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明、清时期的医学著作《温疫论》、《伤寒温疫条辨》、《疫疹一得》、《温病条辨》四部书中防治温疫的药物进行了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发现了古代医家防治温疫的用药规律及治疗特色。本文研究一定能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温疫类传染病提供重要而有价值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8.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完善了辛开苦降法的理论内涵,扩大了辛开苦降法的应用范围,创制了辛苦寒、辛苦温、辛苦热、辛苦淡法治疗脾胃疾病的方剂,发展了辛开苦降法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温法与补法,皆属中医治疗“八法”的重要内容。温法是针对寒证而设,补法是针对虚证而设。因《伤寒论》的重点是论述伤于“寒”的病证,故其以善用温法见长。但温法常与其他各法合并运用,很少单独运用,如温法常与汗法合并运用,即辛温解表法,主要用于太阳病;温法也可与下法同用,即温下寒实法,可用于寒实结胸证;温法与清法同用,即寒温并用法,主要用于少阳病及其他寒热不调,脾胃不和,上热下寒等病证。同样,温法也常与补法合并运用,即温补法,主要用于三阴病及太阳变证中的虚寒变证,内容比较丰富,故探讨、归纳于下,以供临症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吴塘《温病条辨》中“治上焦如羽”治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上焦如羽”出自《温病条辨·卷四·治病法论》,是吴塘对上焦温病治疗原则的高度概括与生动比喻。吴塘在《温病条辨》中不仅强调了这一治则,而且在温病各种不同证型中均加以灵活运用,这些内容对指导今天的临床遣方用药仍有很高的价值,现对其治法作一探讨。1“治上焦如羽”在《温病条辨》中的运用1.1辛凉清解法本法以质轻味辛之辛散药与质轻性寒之清热药配伍,辛凉清解在表之邪热。代表方如银翘散。方中运用荆芥穗、豆豉辛温之品旨在增强开闭力量,畅郁热外达之路;以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而宣透。两者配用,既可增强疏散清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