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距骨周围关节脱位(Subtatlar joint dislocation,STJD)也称“距-跟-舟状骨脱位”,或者称“距下关节脱位”,该病在临床上极为少见,主要由于强大的旋转暴力造成,周围软组织损伤比较严重,恢复较慢,仅占全身关节脱位的1 %, 国内外报告较少[1],男性比女性多见,右足比左足多发,通常由于较大暴力损伤所致,近年来距骨周围关节脱位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损伤较重,其常合并胫神经和腓浅神经的损伤,早期诊断及治疗缺乏全面认识。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早期复位不及时对患者继发性损伤未能减轻,反而加重继发性损伤,笔者近2月来急诊手法复位2例距下关节脱位患者,本文通过对该病例的分析对距下关节脱位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2.
椎弓根螺钉技术在现代脊柱外科中发展最为迅速,通过分析探讨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技术在治疗过程中其优势及在植入过程中的难点,针对不同患者个体椎体椎弓根形态学测量设计进钉点与钉道走向,制定个体化手术对每一个不同的椎弓根施以相应的特殊置钉入点-方向或螺钉是未来临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中医药治疗软组织损伤进行评述。方法:对近年来发表的有关软组织损伤文献中关于中医药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作用机理、模型种类、剂型种类这4个方面进行论述。结果:中医药在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作用机理清楚,模型种类及剂型种类丰富;在实验中造模方法种类丰富,造模成功率高,在炎症因子、血流变、药物吸收等方面证明中医药的优势。结论:运用中医药治疗软组织损伤在实验及临床方面均能显示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建立动物损伤模型,采用通络搽剂作为治疗药物,从分子生物学、组织形态学、病理学角度研究通络搽剂对大鼠软组织损伤的修复作用,为该药临床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50只健康、成年清洁级大鼠,随机分为3组,造模后按第1天、第3天、第5天3个时相,每组随机取5只大鼠,采集血液和损伤软组织,观察相关药物的药理作用。结果:白介素1(IL-1)和前列腺素PGE:浓度在第2到第3次测量时相点模型对照组与通络搽剂组比较差异显著沪〈0.05);经过中药通络搽剂5天治疗后局部损伤软组织基本接近于正常组织;通络搽剂组和正骨水组均能促进损伤局部肿胀、皮下瘀斑和皮下出血的消散,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中药通络搽剂对实验大鼠软组织损伤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手法配合陇中Ⅰ号汽雾透皮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阳性治疗平行对照的方法将343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手法配合陇中Ⅰ号汽雾透皮疗法治疗,即先熏蒸,再手法;对照组应用单纯陇中Ⅰ号汽雾透皮疗法治疗,2组均以10日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体征、临床症状等基线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患者治疗前后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手法配合陇中Ⅰ号汽雾透皮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明确、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骨刺消巴布剂治疗肩部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将80例各类肩部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骨刺消巴布剂外敷,每次敷12~24小时,1次/d,连敷7天.对照组40例外用麝香壮骨膏,每次敷12~24小时,1次/d,连用7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67.50%,对照组总有效率45.00%;2组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陇中正骨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陇中正骨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优24例,良10例,及格6例,差0例,优良率85.0%;对照组优22例,良12例,及格2例,差4例,优良率85.0%。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ofoed评分2组治疗2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陇中正骨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固定方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损伤胶囊与正骨水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6例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3例,治疗组予损伤胶囊,2粒/次,3次/d;对照组予市售正骨水外涂治疗,3次/d,2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第7、14、21天观察2组患者软组织疼痛症状及功能活动综合评分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损伤局部的疼痛、肿胀、压痛、功能障碍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在疼痛、功能障碍及总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损伤胶囊可更有效地改善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治疗体会。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共37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形式对所有患者行手法复位后夹板固定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并记录患者复位前后掌倾角、尺偏角、疼痛缓解情况、腕关节活动度以及PRWE(Patient-RatedWristEvaluation)评分,详细记录整个治疗期间出现的各项并发症及相对应的处理措施和最终结果。治疗方法采用局麻下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4—6周后去除小夹板,早期腕关节功能恢复锻炼。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恢复良好、腕关节掌屈、背屈、旋前、旋后得到明显改善,可以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应用模糊视觉评分法(VAS)进行满意度调查评分,满意率达91.89﹪;采用PRWE量表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达81%。结论:应用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