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葱白制剂对慢性肾衰大鼠肾组织过氧化脂质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80只,制备5/6肾大部切除慢性肾衰大鼠模型。分为葱白制剂组、苯那普利组、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各组大鼠分别于第1、4、8、12周杀检,分别留取血、尿及肾组织标本,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肾组织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及PPAR-γ表达,RT—PCR法检测肾组织PPAR-γ mRNA表达。结果自第8周起,葱自制剂组及苯那普利组BUN及Scr下降,较模型组明显差异(P〈0.05);用葱自制荆及苯那普利均可明显减少尿蛋白排泄(P〈0.05);免疫组化模型组仅在肾小球有少量PPAR-γ表达,葱白制剂组肾小球及肾小管均有PPAR-γ表达,苯那普利组仅肾小球有少量表达,而假手术组主要在肾小球表达,肾小管有少量表达;葱白制剂与苯那普利均可明显抑制Ⅰ、Ⅲ型胶原的表达。RT—PCR结果示5/6肾大部切除大鼠肾组织PPAR-γ mRNA表达下降,葱白制剂可上调其表达。结论葱白制剂可改善肾纤维化,保护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慢性肾衰的早期调节PPAR-γ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死亡原因,为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19例CAPD患者的死亡原因,并与同期126例CAPD存活患者相比较,以寻找其死亡的高危因素.结果 心血管并发症、脑血管意外和营养不良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分别占30.3%、24.4%和16.8%.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的年龄、动脉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胆固醇和C反应蛋白升高(P〈0.05或P〈0.01),死亡组左心室肥大的比例升高(P〈0.01),而心脏射血分数、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尿素氮清除率、透析前残余肾功能和透析前尿量降低(P〈0.01).结论 心脑血管并发症和营养不良是CAPD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与残余肾功能减退、左心室肥大、高血压、蛋白质丢失和微炎症等因素有关.保护残余肾功能、积极有效地控制高血压、纠正营养不良和减少腹膜炎的发生率将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HD)作为终末期肾病阶段主要治疗方法已长期广泛使用,但厌食症状仍普遍存在于HD病人当中,且高于普通人群。长期厌食会导致营养不良,从而影响透析效果和生存治疗。近年来,我们采用自拟开胃汤治疗HD病人厌食2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一个进展性疾病,具有不可逆性,预后不良。目前西医西药对早中期CRF的防治无良好的方法,远期效果也不理想。而多项临床实践和研究证实,中医在治疗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近年来,我科采用经验方肾衰汤治疗早中期CRF(气阴两虚型)患者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认为慢性肾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气(阳)虚”,标实为“瘀血”、“湿浊”等。最近有人提出肾纤维化是中医“微型瘢积”。我们认为在慢性肾病的发病过程中,“阳气不通”贯穿疾病发展的始终,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有效地阻止病程的进展,因此我们尝试在慢性肾衰竭早期用通阳中药天斯小葱制剂“通阳行气”法治疗慢性肾衰竭,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多篇报道认为川芎嗪可以调节慢性肾病病人血脂,保护肾功能[1,2].但对其机制目前仍在探讨中.过氧化脂质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是配体激活的转录子,具有参与调节细胞生长、炎症反应、脂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等作用[3].本文研究川芎嗪对PPAR-γ的影响来探讨川芎嗪降血脂、保护肾功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笔者采用加味小承气汤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便秘1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36例均为本院血透室的患者.便秘诊断标准参照罗马标准Ⅱ[1],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规律透析12个月以上,每周3次.随机分为两组各18例.治疗组男10例,女8例;年龄52~77岁;病程1~5年.对照组男11例,女7例;年龄51~73岁;病程1~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病、并发症、透析时间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川芎嗪及苯那普利对慢性肾衰大鼠肾脏肾小管间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5/6肾大部切除模型,随机分为A:川芎嗪治疗组[150mg/(kg·d)],B2苯那普利治疗组E10mg/(kg·d)],C2模型对照组,D2假手术组。在造模成功后第1、4、8、16周分别杀检,留取血、尿及肾组织标本送检。检测①24h尿蛋白定量;②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水平;③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HIF-1α、VEGF及CD34表达,计数肾小管间质微血管密度(MVD),④RT-PCR法及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肾组织HIF-1α、VEGF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结果①川芎嗪及苯那普利均可明显降低尿蛋白排泄量,但用药组尿蛋白排泄仍高于假手术组。②川芎嗪及苯那普利组BUN及Scr低于模型对照组。③从第1周起,苯那普利组HIF-1αmRNA及VEGFmRNA表达即高于其他3组;川芎嗪组HIF-1αmRNA表达略低于模型对照组,但是其VEGFmRNA的表达却高于模型对照组。④川芎嗪及苯那普利组第8周起MVD值大于模型对照组,但低于假手术组。结论苯那普利可通过上调5/6肾切除大鼠肾组织HIF-1α的表达,刺激小管间质VEGF的表达。从而促进小管间质微血管的保留来保护肾脏。HIF-1α-VEGF-血管内皮细胞途径在川芎嗪对慢性肾衰的早期治疗中可能起作用,在后期可能还有其他机制的参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强啡肽及P物质在尿毒症皮肤瘙痒中的相互作用。方法5/6肾大部切除模型(STNx),24周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分为A:STNx+P,B:STNx+强,C:sTNx模型对照及D:假手术组。分别皮内注射P物质(SP)、强啡肽及生理盐水。注射后30min内观察搔抓反应。ELISA法检测血中sP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皮肤组织SP表达。结果5/6肾切除大鼠血中SP升高,皮内注射SP的大鼠进一步升高,而皮内注射强啡肽后可明显降低血中SP浓度(A-D:2530.0±236.3 vs 612.4±72.2 vs 1010.2±103.5 vs 240.2±36.5)。免疫组化皮肤组织SP的表达可见到相似的趋势。STNx+P组大鼠搔抓次数最多,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大鼠皮肤瘙痒与其血中及皮肤组织中SP表达增高有关。皮内注射强啡肽不能诱发尿毒症大鼠皮肤瘙痒反应,并能降低其血中及皮肤组织中SP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功能、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的影响,探讨川芎嗪对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大鼠5/6肾切除动物模型,将40只Wistar 5/6肾切除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川芎嗪治疗组,喂养4周后留取24h尿液测尿蛋白定量,取下腔静脉血5ml测定血肌酐、尿素氮,摘除肾脏行TGF-β免疫组化检测,比较各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及TGF-β的表达。结果:川芎嗪组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及TGF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两组中TGF-β的表达要高于假手术组。结论:川芎嗪能降低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组织中TGF-β的表达,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