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针刺温通法对实验性家兔血瘀证的研究郑魁山郑俊江黄劲柏陈跃来甘肃中医学院(730000)关键词针刺疗法温通法血瘀证针刺手法在针灸治疗中十分重要,不同手法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温通法是临床常用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针刺手法,具有显著的疗效。祖国医学认为此...  相似文献   
2.
从坚实的根基、高尚的医德、锐意创新的精神、医教研并重4个方面总结郑魁山教授成才之经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理.方法用改良的四血管结扎法造成大鼠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观察脑组织Ca及Mg元素、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及温通针法的干预效应.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再灌组脑组织Ca元素及含水量显著增高(P<0.01),而Mg元素含量显著降低(P<0.01),用温通针法治疗后脑组织含水量、Ca元素含量明显降低(P<0.01),Mg元素明显升高(P<0.01).结论提示该针法具有明显减轻脑水肿,使再灌注脑组织Ca元素含量降低,Mg元素含量升高,从而减轻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武威汉代医简的针灸学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晋东  郑俊江 《中国针灸》1999,19(10):633-634
1972年在我国甘肃武威旱滩坡汉墓出土的医药简牍 ,是研究祖国医学遗产的一批珍贵实物资料。根据考证 ,系为墓主人长期从事医疗实践的总结性手抄记录 ,内容相当丰富 ,包括了临床医学、药物学、针灸学等各学科 ,基本反映了东汉初期医家们在诊断治疗和处方用药等方面的医疗活动 ,对研究祖国医学的发展演变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仅将其中有关针灸方面的内容整理出来 ,以考察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针灸诊疗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郑魁山教授"温通"针法临证运用规律总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温通针法”是郑魁山教授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独创的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特色针刺手法,该手法补泻兼施,具有温经通络、化痰浊、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扶正驱邪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头面五官疾病、脑病、风寒湿痹等难治性病症,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6.
温通针法针刺内关穴治疗冠心病--跟师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弘扬郑魁山教授传统针刺手法的临床经验。方法:45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均以内关穴为主穴辨证加减,施以温通针刺手法。结果:4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显效14例,改善2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91.1%。结论:郑氏传统温通针刺手法有很好的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温通针法对应激性胃黎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温通针法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大鼠为研究对象,设正常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温通针法组、捻转补法组。以血清胃泌素、血浆前列腺素E2(PGE2)及胃黏膜组织的胃泌素、PGE2及显微镜下胃黏膜组织形态结构的改变为效应指标。结果 针刺可明显地提高血浆及胃黏膜组织PGE2的含量,降低血清及胃黏膜组织胃泌素的含量;且温通针法优于捻补针法,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针刺可减轻应激性胃黏膜损伤,起到保护作用,且温通针法优于捻转补法。  相似文献   
8.
郑魁山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针灸专家,在其近70载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中,成就斐然。他一直倡导并致力于中国针灸传统针法的研究,对中国乃至世界针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有:参与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创院初期的科研、临床及教学工作;首倡并领导“经络实质研究”;创建甘肃中医学院针灸系和甘肃郑氏针法研究会。郑老关于重视研究中国传统针灸针法的观点和实践,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针灸针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醋酸型胃溃疡大鼠PGE_2变化及不同针刺手法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慢性胃溃疡时胃粘膜组织和血浆前列腺素E2 的变化及不同针刺手法的调节效应。方法 :①采用改良“醋酸浸渍法”造成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 ;②按照GUTH等方法改进评定溃疡指数 ;③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及胃窦粘膜组织PGE2 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动物血浆PGE2 显著升高 (P <0 0 1) ;与模型组比较 ,热补组溃疡指数和血浆PGE2 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1) ,捻补组溃疡指数显著降低 (P <0 0 5 ) ,血浆PGE2 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热补针法降低血浆PGE2 和溃疡指数较捻补针法显著 (P <0 0 5 ) ,各组动物胃窦粘膜组织PGE2 含量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胃窦粘膜PGE2 在大鼠胃溃疡发病中意义不大 ,针刺对其无明显调节作用 ;而血浆PGE2 含量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反映胃粘膜损伤程度 ,针刺可降低血浆PGE2 使其趋于恢复正常 ,热补针法降低血浆PGE2 的作用明显优于捻转补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温通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机理。方法:观察用温通针法针刺人中、百会、足三里等穴对血管型脑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行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钙调神经磷酸酶(CaN)的活性的影响。结果:温通针法能提高脑痴呆症模型大鼠脑组织CaN酶的活性、降低MDA、LD的含量,提高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改善其自发性活动。结论:温通针法可以提高VD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代谢产物的储积;增加CaN的分泌,从而起到保护脑细胞,防治脑痴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