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应用ArcGIS和Maxent模型分析栀子在全国的生态适宜性。以85批栀子药材为分析基点,选取适合栀子生长的生态因子。研究结果表明4月均降水量、11月均降水量和8月均温度等是影响栀子的生长最关键的生态因子,栀子适宜生长区域相对集中,北至陕西南部、河南南部、安徽中部,南至海南省北部,西至四川省中部,东至浙江沿海地区、台湾东北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保与非医保脑梗塞病人的住院费用构成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月1日到12月31日在某院住院的脑梗塞病人361例,对医保与非医保脑梗塞病人的一般情况、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对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除检查比、日均费用外,脑梗塞医保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比非医保患者多(P〈0.05);②脑梗塞医保和非医保病人的住院费用构成以药费、检查费和治疗费为主;③影响医保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为住院天数、病例分型、检查比;影响非医保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是住院天数、病例分型、检查比和药占比。结论: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住院天数、控制药占比、减少检查费是脑梗塞患者住院费用控制的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栀子生品及炮制品对四氯化碳(CCl_4)致急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差异。方法:大鼠按体重随机等分为9组,分别为正常组,阳性组(联苯双酯35 mg·kg-1),模型组,生栀子高、低剂量组(2.0,1.0 g·kg-1),炒栀子高、低剂量组(2.0,1.0 g·kg-1),焦栀子高、低剂量组(2.0,1.0 g·kg-1),造模12 h后眼球取血,测定血清中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的活性,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显著升高AST,ALT,LDH水平和MDA含量,降低了TP的水平及SOD活性。肝细胞排列紊乱,细胞肿胀坏死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栀子生品及炮制品组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LDH活性,其中生栀子组与炒栀子组效果较佳;各给药组均可增高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各栀子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T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各给药组肝细胞坏死、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有所改善,且生品组与炒品组改善较为显著。结论:栀子生品、炒品、焦品对CCl_4急性肝损伤大鼠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而生品、炒品具有较优的保肝降酶、抗氧化作用,且炒品能够改善生品苦寒之性的缺点,缓和药性,临床应用可能更宜使用炒栀子。  相似文献   
4.
邵坚  罗光明  朱继孝  张忠立  张兰  董艳凯  魏春华 《中草药》2015,46(11):1629-1633
目的比较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全果、果仁、果皮中7种成分炮制前后的变化。方法利用HPLC/DAD对栀子全果、果仁、果皮生品及其炮制品中京尼平苷酸、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绿原酸、西红花苷I和西红花苷II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栀子果皮中绿原酸和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的量较高,栀子果仁中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西红花苷I和西红花苷II的量较高。栀子经过炮制后除京尼平苷酸的量升高外,京尼平龙胆二糖苷的量变化不大,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栀子苷、绿原酸、西红花苷I和西红花苷II的量有所下降。结论栀子果仁、果皮中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绿原酸、西红花苷I和西红花苷II的量分布存在差异;炮制可降低栀子中大多数有效成分的量,升高栀子中京尼平苷酸的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栀子酒炙前后挥发油成分及保肝作用。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生栀子和酒栀子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鉴定挥发油中的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联苯双酯混悬液35 mg/kg),生栀子低、高剂量组[1、2 g/kg(以生药量计)],酒栀子低、高剂量组[1、2 g/kg(以生药量计)],每组10只。各组大鼠连续灌胃相应药液7 d后腹腔注射40%四氯化碳建立肝损伤模型,比较各组大鼠状态、血清生化指标、肝组织生化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切片。结果 鉴定出了生栀子挥发油成分23个,酒栀子挥发油成分25个,共有挥发油成分18个,其中17个共有挥发油成分含量因酒炙而降低,1个共有挥发油成分含量因酒炙而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萎靡症状和肝细胞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清中腺苷脱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前白蛋白、总胆汁酸、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降低,总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肝组织中丙二醛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生栀子炮制至酒栀子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