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邵启峰 《当代医学》2009,15(7):136-137
我院于2006年10月-2008年6月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顺应医学本科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体现能力本位思想,在以问题为导向(PBL)的学习基础上,增加以实际操作为导向的学习(OBL),即通过图片、视频、模拟患者等形式,以直观的教学、实际操作为目的教学,通过OBL加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发现OBL加PBL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邵启峰 《山西中医》2009,25(2):11-13
目的:对比中药和西药对消化性溃疡的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方法:将消化性渍疡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予护膜愈疡汤,观察对该病的临床效果和远期复发率。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54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30%(95%CI=90.09%~94.60%);对照组临床治愈24例,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4.85%(95%CI=76.20%~93.50%);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4.2476,P〈0.001),差异显著;治疗组1年复发率18.52%(95%CI=8.01%-28.56%),对照组1年复发率58.33%(95%CI=38.61%~78.05%),两组复发率比较(X^2=12.3647,P〈0.01),差异显著。结论:中药治疗组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优于西药对照组,其收益为OR=0.16(95%CI=0.03~0.74),NNT=8(95%CI=4.6—31.6);且远期效果较西药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其收益为OR=0.16(95%CI=0.06~0.47),NNT=3(95%CI=1.61~5.68)。  相似文献   
4.
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仲景曰“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和“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以上阐述了本方的适应证、简要病机,其所体现的治法为温化痰饮,以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药组合治疗阳虚饮停之证。  相似文献   
5.
6.
苓桂术甘汤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仲景曰"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1]"、"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1]"和"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1]".  相似文献   
7.
杨平  邵启峰 《山西中医》2012,28(10):38-38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手法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小儿腹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予中药内服配合手法推拿治疗;对照组50例服用西药蒙脱石散剂.结果:治疗组治愈26例,好转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0%(95% CI=85.80% ~ 99.48%);对照组治愈22例,好转1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2.00%(95% CI=71.35% ~ 92.6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1.2471,P=0.212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中药内服配合手法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优于蒙脱石散的证据尚不充分,但其收益为OR=0.19(95% CI=0.04~0.93),NNT =7(95% CI=3.81 ~57.80).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病的疗效。方法:选符合标准的该病患儿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参苓白术散随证加减,中药敷脐。两组治疗7日。结果:治疗组痊愈42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92%(95%CI=85.55%~99.47%);对照组痊愈29例,好转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1.63%(95%CI=70.79%~92.47%);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357 6,P=0.018 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病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疗法,其收益为OR=0.19(95%CI=0.04~0.93),NNT=7(95%CI=3.72~55.87)。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腔内负压法联合自拟方排脓散治疗老年患者腹腔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采用腔内负压法联合自拟方排脓散治疗,方药组成:当归9~15 g,白芍9~12 g,茯苓12~24 g,川芎12~24 g,白术12~15 g,泽泻12~24 g,地黄12~20 g,金银花30~60 g,败酱草9~15 g。若腹胀甚加香附6 g;若伴呕吐加半夏9 g;若伴腹痛加延胡索6 g;若伴腹泻加茯苓10 g;腹部跳痛加白芷12 g,皂角刺12 g;身目发黄加金钱草30 g,车前子20 g;伴发热加柴胡20 g;伴梗阻加大承气汤。)治疗。并配合抗生素(头孢曲松钠2.0 g,12 h 1次;过敏者更换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4.0 g,每天1次)。对照组采用腔内负压法加抗生素治疗。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腹痛多在7 d内有效控制,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7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脓肿直径缩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患者腹腔脓肿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邵启峰  杨平 《山西中医》2010,26(10):36-36
《伤寒论》第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历代医家大多认为胃虚气逆,痰浊内阻,肝胃不和为暖气的主要病机。笔者临证以旋覆代赭汤为基础辨证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