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外伤性颅内血肿扩大与解剖结构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2003年至2005年收治了130例颅内血肿,并对颅内血肿的扩大与解剖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血脂康胶囊对颈动脉硬化症的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方法将78例颈动脉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血脂康组3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血脂康胶囊600 mg,2次/d,持续12周;对照组40例,常规药物治疗,不服用任何调脂药物及抗氧化剂。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血脂系列等。结果血脂康组治疗后TC、ox-LDL、hs-CRP、IL-1β、TNF-α显著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康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氧化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炎症过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分布及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将530例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分为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瘀热证7个基本证候,分别于入院时及入院后第3、5、7、11、21天共6个时间点进行证候调查,研究证候的分布、变化规律。结果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各时间点瘀热证始终占据第一位,风证、火热证基本保持不变,随着时间延长,痰证比例下降,血瘀、气虚比例上升,阴虚阳亢证始终处于最后一位。将各证候例数按时间点进行纵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瘀热证是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主要证候,火热证、风证为常见证候,呈现出向血瘀、气虚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弥散性轴索损伤(DAI),是在特殊的外力机制作用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突断裂为特征的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意识障碍是其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6.
颅内肿瘤开颅术后血肿(Postcraniotomy hematoma,PCH)是最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在0.8%~4%之间,死亡率为12.8%~18%。随着CT和MRI的临床应用,PCH现多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7年元月间共施行开颅肿瘤切除术874例次,其中形成PCH者24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15例,年龄16~60岁,其中16~45岁13例;46~60岁11例,PCH发生于幕上开颅术后17例,幕下开颅术后7例;出现于脑膜瘤术后12例,垂体瘤开颅术后5例,胶质瘤术后4例,听神经瘤术后3例。PCH发生于术区者20例,发生于术区远  相似文献   
7.
中心静脉导管行腰大池持续引流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海锋  徐彬彬  路楷 《山东医药》2009,49(37):99-100
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HA)、颅内感染、切口脑脊液漏及脑室内残余积血的微创方法,临床证明其安全、有效。近年来,我院神经外科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脑外伤后综合征,是颅脑外伤后留有某些神经方面和精神方面障碍的表现的总称。病人的主诉多有阳性体症,症状表现有头痛,头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木僵或缄默等。笔者自2004年以来采用黄连温胆汤治疗84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4例脑外伤综合征均为本院住  相似文献   
9.
<正>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指发生在脑实质内的非外伤性出血,并形成血肿,其发生率占脑卒中的10%~20%,死亡率达50%[1,2]。近年来越来越成熟的外科手段的介入使该类患者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其致残率仍很高,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尤其在如何把握手术时机、采用何种手术方式、以及术前术后如何采用综合治疗等改善神经功能方面临床医生不断努力。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损伤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除原发性因素造成脑损害之外,许多继发性因素致使其近期病情加重或出现不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研究证明,原发性脑损伤后,机体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部分体内所产生的物质会造成脑二次损伤。其中包括:凝血功能障碍;部分炎性介质释放;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增加等。尤其是部分内源性阿片肽被认为是造成脑二次损伤的因素之一。电针刺激技术用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期患者已很成熟,且证明是有效的,甚至应用于早期促醒。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