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白念珠菌的实验室鉴定中,芽管形成仍为主要依据之一[1]。自Taschdjian首先应用血清培养基进行白念珠菌芽管试验以来[2],目前仍为大多数实验室应用。  相似文献   
2.
谢萍教授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十批四川省政府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JlI省老中医药专家杨家林学术经验继承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国家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妇科肿瘤方向学术带头人。从事临床、教学、科研20余年。笔者随导师谢萍教授侍诊,亲聆教诲,受益匪浅,现特举导师门诊运用补肾益精养血法治疗月经过少验案,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3.
谢萍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十批四川省政府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老中医药专家杨家林学术经验继承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国家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妇科肿瘤方向学术带头人.谢老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工作20 a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上下相资汤源于清代名医傅山遗著,后由清代陈士铎补充整理而流传于世,由人参、沙参、玄参、麦冬、玉竹、五味子、熟地黄、当归、山茱萸、车前子、牛膝组成.原方用于治疗血崩后口舌燥裂、不能饮食.谢萍教授运用此方辨证加减,治疗上热下寒证,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进行药物抑菌试验时,常需根据不同被试药物的理化特性选择适当的溶剂进行稀释。但是这些溶剂本身是否有抗菌作用,能否影响实验结果?除曾报导乙醇对头癣的病原菌具抑菌作用,尚  相似文献   
5.
在真菌学实验诊断中,酵母菌是实验室最常见的菌种.近年来,有很多酵母菌快速鉴定诊断方法用于实验室.今结合我国具体条件,介绍一种可以鉴定临床上常见的酵母菌,并能在一般实验室中应用的8管快速鉴定法[1,2].  相似文献   
6.
径县宣纸厂历史悠久,宣纸的生产多以手工操作为主,每年夏冬两季工人皮肤病患病率很高,我们于1982年8月和1983年1月对该厂工人进行了皮肤病调查.  相似文献   
7.
急性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祖国医学称“浸淫疮”,“湿毒疮”,“血风疮”,“膏药风”等。本病发病较急,其皮损如丘疹,斑疹,红斑,潮红,水皰,大皰,渗液,糜烂,结痂,坏死,溃疡等症状。自觉症状为搔痒及灼烧感,常因搔抓致皮肤损伤,甚至继发感染而化脓。既往,对本类疾患,一般用抗过敏疗法(如苯海拉明,非那更……肾上腺皮质激素内服或静注钙剂等药物),效果不够理想,且副作用较大。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湿疹汤合并外用中草药,以治疗急性湿疹,皮炎类皮肤病。并对外用中草药,尝试进行剂型改革,获得良好效果。现将病历记录完整的  相似文献   
8.
耳真菌病亦称外耳真菌病,是一种耳科常见的外耳道浅部真菌感染.今将我科真菌室于1980~1985年所检查的耳真菌病42例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9.
捏脊疗法又称提背、捏背、捏积,它通过推、拿、提、捏等手法直接对脊背部进行刺激而疗疾健身[1].该疗法最早记载于魏晋时期的<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长期流传于民间,经过不断地充实完善改进,现已自成系统.它常被用于治疗儿科各病症,历来被临床医师推崇为儿科推拿的经典治疗方法.现代医学认为,捏脊疗法是通过捏、提、拿等手法的机械刺激,直接作用于人体脊背部体表而达到产生神经体液、生物化学等各方面不同程度的变化而起作用[2].随着医学的发展,捏脊疗法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治疗的病种以从儿科扩展到内、外、妇各科及消化、呼吸、泌尿、血液循环系统的各个方面.以下笔者就捏脊疗法运用于辅助治疗妇科疾病的理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0岁。因阴茎部皮损,无自觉症状而就诊。检查:阴茎包皮背侧分布数片指甲盖大小褐黄色斑片,呈椭圆形,表面有细微糠状鳞屑,境界清楚。刮取鳞屑直接镜检,花斑癣菌阳性。经外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