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度颅脑伤后下呼吸道双重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对CCS≤8分的428例重度颅脑外伤发生下呼吸道双重感染病例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统计分析:并对CCS≤8分248例重度颅脑伤进行前展性预防下呼吸道双重感染。结果:428例中有22例发生下呼吸道双重感染,原发伤重、高龄、营养状况差是患者自身的危险因素;治疗中可能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如手术人工气道或机械通气及时间长短,广谱抗生素,大剂量激素的应用及应激性高血糖等均是引起双重感染的医源性危险因素;预防治疗后可明显减少下呼吸道双重感染率。结论:加强对高龄患者的监测,迅速、合理处理原发伤及应激性高血糖,加强营养支持,确切掌握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应用指标,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激素是防治双重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前,世界各国脑血管专家从临床和动物实验方面都提出:脑梗死应进行早期溶栓治疗,可增加疗效和减少致残率。在目前情况下,影响脑梗死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来院求治和治疗不及时,未开展早期溶栓治疗。因此我们开展此研究,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 依据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选择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发病在6h内开始溶栓治疗,男16例,女6例,年龄56.7±8.21(40~70岁)岁;无明显意识障碍,血压小于180/110mmHg,6个月内无脑血管意外或大手术史,无出血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大面积脑梗死通常与脑水肿相伴而存在。脑水肿引起的脑组织移位通常也是大面积梗死死亡的主要原因。对脑水肿并发中线结构移位的治疗主要为渗透性药物如甘露醇的应用 ,这种治疗通过建立透过血脑屏障的渗透压梯度 ,减少脑组织水含量而减轻脑水肿。有些实验报道高渗透液能减少脑组织的水含量和正常体积 ,但不破坏脑细胞。相反有些报道则提示甘露醇可能损伤脑组织并使脑水肿和中线结构移位加剧 ,引起神经系统症状恶化。为验证甘露醇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引起的脑水肿和中线结构移位的疗效 ,采用甘露醇使用前、中、后的连续CT扫描 ,分析单次大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动脉内溶栓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回顾1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距接受治疗的时间为3-24h,采取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结果颈内动脉闭塞2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38例,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33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闭塞12例。闭塞血管再通者,颈内动脉12例;大脑中动脉24例;大脑中动脉分支21例,椎基底动脉8例。临床症状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83例,溶栓后脑出血患者5例。结论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6.
7.
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贾志斌 《山东医药》2003,43(19):32-32
糖尿病是诱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急性脑梗死后伴血糖升高者不仅临床表现重 ,而且对脑梗死预后有不良影响。1995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 ,我科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 4 86例 ,现结合临床资料 ,将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急性脑梗死患者 4 86例 ,男 318例 ,女 16 8例 ;年龄 38~ 78岁 ,平均 6 5 .36岁 ;均依据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诊断 ,入院 72小时内行头部 CT扫描证实诊断。其中脑血栓形成 4 0 9例 (占 84 .16 % ) ,脑梗死 77例(占 15 .84 % )。依据患者既往有否糖尿病病史和空腹血糖水平 …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4月~2005年11月100例MR病例,运用不同的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研究。其中研究组55例经常规MR I、MRA(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V(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对照组45例单纯行常规MR I扫描。常规扫描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TSE)横断T1WT2W压水T2加权像,矢状T1W或冠状T2W。结果2组扫描结果:研究组(55例)诊断正确率为95.6%(其中4例经DSA与手术证实为假阳性);对照组45例诊断正确率为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MR I结合MRA、MRV及动态增强扫描,对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脱水等常规对症治疗,纳络酮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1.2mg静脉滴注,2次/d,2组均治疗15d。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15、30d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的差别。结果纳洛酮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期脑出血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