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讨植物在水分亏缺下土壤微生态环境、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反应机制,以三叶期药用大黄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实验,对不同干旱梯度(正常供水、轻度、中度、重度干旱)下大黄的响应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干旱胁迫水平下药用大黄根部黄酮类、酚类、萜类以及生物碱类化合物含量变化明显,轻度干旱胁迫下大黄药效成分含量较高,其根部芦丁、大黄素、没食子酸、(+)-儿茶素含量显著升高,重度干旱胁迫下芦丁、大黄素、没食子酸含量显著低于正常供水。种植药用大黄的根际土壤中细菌数目、多样性、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均显著高于空白土壤,随干旱程度加剧,大黄根际土壤微生物物种数目、丰富度指数降低。水分亏缺下蓝藻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芽单胞菌门以及链霉菌属、放线菌属等是药用大黄根际的优势菌群。药用大黄根部芦丁、大黄素相对含量与蓝藻菌门、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呈正相关,(+)-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相对含量与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呈正相关。综上所述,适当的干旱胁迫能从生理诱导和增加与有益微生物之间的联系2个方面,提高药用大黄根部次生代谢产物含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