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5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刀对于膝骨关节炎(KOA)兔关节腔内压和滑膜血管增生的作用。方法:新西兰雄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刀组和电针组,各7只。左后肢膝关节制动6周制备退行性膝骨关节炎模型。正常组、模型组不予干预,针刀组、电针组各干预3周。测量兔关节腔内压,用HE染色法观察兔滑膜形态学,并用Western Blot技术观测兔滑膜中HIF-1α、VEGF蛋白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关节腔内压显著升高(P<0.01),滑膜HE染色出现血管增生改变,滑膜HIF-1α、VEGF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1);干预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电针组关节腔内压显著降低(P<0.01),滑膜HE染色血管增生减轻,滑膜HIF-1α、VEGF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与电针组相比,针刀组关节腔内压显著降低(P<0.01),滑膜HE染色血管增生减少明显,滑膜VEGF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HIF-1α蛋白含量有下降趋势,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刀通过降低关节腔内压,进而减少滑膜血管增生,发挥对KOA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价牙移动产生的功能性刺激对SD大鼠牙槽突裂植骨区骨改建的影响,探讨植骨后牙移动的合适时机。方法:选择16只56天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按照已建立的外科诱导SD大鼠双侧牙槽突裂模型要求造裂,填塞骨蜡8周后,在双侧裂隙区同时植入大鼠自体髂骨松质骨,左侧为牙移动侧,分别在植骨后即刻、2周、4周、8周近中移动左侧第二磨牙进入植骨区,右侧为对照侧,第二磨牙不进行任何处理。加力牙移动4周后处死动物。通过Micro-CT扫描标本,运用Mimics 10.01软件计算双侧植骨区骨量,采用SAS 9.0软件包对双侧植骨区骨量进行配对t检验,对双侧植骨区骨量的差值进行组间方差分析。结果:各组的牙移动侧植骨区骨量均多于对照侧。0周组牙移动侧与对照侧植骨区骨量差值为0.87mm3,无显著差异(P>0.05);2周组和4周组牙移动侧与对照侧植骨区骨量的差值分别为1.7mm3和1.77mm3,有显著差异(P<0.05);8周组牙移动侧与对照侧植骨区骨量的差值为3.47mm3,有显著差异(P<0.01),8周组两侧植骨区骨量差值的均数与0周组、2周组和4周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牙移动对植骨区的功能性刺激能抑制植骨区的骨吸收。植骨8周后的牙移动抑制植骨区移植骨吸收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鹅膏菌是一类可引起急性中毒的蘑菇种属,90%以上野生菌中毒死亡事件均由鹅膏毒肽引发,α-鹅膏毒肽(α-amanitin、α-AMA)是其中毒性最强的成分,肝脏是其毒性靶器官。RNA聚合酶Ⅱ(RNA pol Ⅱ)转录抑制是α-鹅膏毒肽导致肝细胞损伤的公认机制,但其他可能的毒理学机制尚待阐明。主要从α-鹅膏毒肽诱导肝细胞凋亡、自噬、炎症、氧化应激等毒性机制,中毒后临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鹅膏毒肽中毒研究以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的 通过对本科护生癌痛护理相关知识认知现状的调查,为更好地开展姑息照护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癌痛护理知识问卷"对100名全日制护理本科已参加过临床实习、即将毕业的护生进行癌痛护理知识的认知现状调查,运用SPSS 16.0及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结果 本科护生对于癌痛护理知识的认知是欠缺的,平均答题正确率为46.3%,正确率最高者为93.0%(93/100),最低者为10.0%(10/100).其中关于处理癌痛的方法问题回答正确率最高,其次是对成瘾的认识问题,关于癌痛用药知识回答正确率最低.对三阶梯止痛代表药物了解较好,回答正确率为82.0%.对WHO癌痛治疗原则的要点了解严重不足,只有1名护生能完整写出5个要点的内容,95名回答"不知道",4名写出部分要点但不完全.性别、是否护理过癌症患者、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及未来工作意向均与对癌痛护理知识的认知程度不相关(P>0.05),而对于是否轮转过癌症相关病房与总体上对癌痛护理知识的认知程度不相关(P>0.05),但轮转过肿瘤科与轮转过其他癌症相关科室的护生,答题正确率均高于轮转过血液科的护生(P<0.01).结论 应系统地向本科护生进行癌痛护理相关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访谈江苏省第7批援鄂护士的心理体验,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异地支援湖北护士的心理状态,以期为疫情后对援鄂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2020年2—3月对武汉某医院进行抗疫支援的10名一线临床护士进行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援鄂护士的心理体验共提炼出3个主题,分别为心理状态波动、外在力量的支持与影响、未来职业思考。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援鄂护士存在心理波动,对知识培训及社会认同感需求较大,护理管理者应注重临床护士的心理疏导与培训,强化日常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加大医院与社会的交流力度。  相似文献   
7.
外科诱导的唇腭裂动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诱导的动物模型作为唇腭裂研究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常应用于对该疾病临床治疗方面的科研工作,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对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外推至人类的适用性十分重要。本文对已应用于动物实验的唇腭裂模型进行了分类和回顾,并根据标准缺损的定义列出常用外科诱导的唇腭裂动物模型,包括灵长类动物以及大鼠、猫、犬和兔等,介绍其具体的手术方法和特点。横向评价各种实验动物的优缺点,总结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使科研工作者在今后实验动物的选择上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唇腭裂合并的上颌骨缺损(牙槽突裂)大鼠模型,并研究其稳定性。方法以7周龄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于右侧上颌制备4mm×4mm×3mm的牙槽突裂,模拟建立唇腭裂合并的上颌骨缺损大鼠模型。根据术后骨缺损区的处理方式将模型大鼠分为对照组(骨缺损区不予特殊处理)和实验组(骨缺损区予以骨蜡填塞),每组10只。两组大鼠分别于术毕即刻和术后4、8周时点分批处死后制备模型标本;利用显微CT(MicroCT)进行三维重建,观察和定量检测骨缺损区新骨形成情况,分析和比较两组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MicroCT三维图像重建显示,在术后8周时点,对照组有大量新骨充填于缺损区,缺损区明显缩小;而实验组仅断端边缘有少量新骨形成,缺损区无明显缩小。定量分析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术后4周时点的新骨形成百分比分别为54.35%和16.53%,术后8周时点的新骨形成百分比分别为93.12%和29.3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模拟唇腭裂合并的上颌骨缺损(牙槽突裂)大鼠模型,利用骨蜡填塞骨缺损区能显著提高模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Rouviere沟引导下精准胆囊三角区解剖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滁州医院接受LC术的89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胆囊三角的解剖方式分为研究组(Rouviere沟引导下的精准解剖,n=48)和对照组(传统钝性解剖,n=41)。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管放置等方面的差异;比较两组术后第1天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术后住院时间和总治疗费用差异,以及医源性胆管损伤和术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管放置率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第1天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Z=-7.040,P<0.05)。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和总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且研究组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 =4.807,P<0.05)。结论 和传统钝性解剖胆囊三角相比,Rouviere沟引导下精准胆囊三角解剖技术在LC中的应用具有明显优势。Rouviere沟作为肝脏表面重要的解剖定位标志,有助于临床医师精准、安全地显露胆囊三角,减少术中并发症特别是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