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秋茄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抗紫外线辐射作用。方法:采用DPPH法、ABTS法、FRAP法,考察秋茄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UV扫描、光溶血试验考察秋茄抗紫外辐射活性。结果:DPPH法、ABTS法、FRAP法均显示秋茄总黄酮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秋茄总黄酮在UV-A区和UV-B区均表现出良好的抗紫外辐射能力;光溶血实验中,随着总黄酮浓度的增大,溶血率的下降幅度变大。结论:秋茄总黄酮具有广谱抗紫外线能力和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按时+按需镇痛模式结合护理干预在7岁以上学龄期儿童骨科矫形手术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40例于我院小儿骨科行髋、膝、足踝矫形手术的7岁以上学龄期患儿,分成对照组70例和实验组70例。对照组实行按需镇痛模式,实验组实行按时+按需镇痛模式,两组均同时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曲马多使用例次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等。结果 实验组术后24h的VAS评分与对照组评分相比存在显著差异,且实验组6h与24h VAS分差显著大于对照组分差;两组患儿术后24h内曲马多的使用例次无统计学差异,术后24h内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应用按时+按需镇痛模式结合护理干预对于7岁以上学龄期矫形骨科手术患儿,能够更加迅速地降低患儿疼痛感受,提高疼痛管理质量,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提供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3.
覃倩  张曼  尤剑鹏  李彤  吕超  玉杰锋  邓晶晶 《吉林中医药》2020,40(2):209-211,215
目的观察水莲风亏方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给予水莲风亏方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妇科千金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组症状评分有效率为94.29%(33/35),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VAS疼痛评分、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实验室指标(ESR、HCT)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例数低于对照组,但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莲风亏方能有效缓解盆腔炎患者疼痛,减少炎症反应,下调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压积(HCT)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CNP)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取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3组分别经腹腔麻醉后行去势手术,术后第二天起多点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5、0.3、0.25 mg/kg(即高、中、低剂量组),连续30天。观察大鼠体质量、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的变化及前列腺组织病理学表现。结果:30天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苯甲酸雌二醇高、中、低剂量组大鼠体质量降低(P0.05);苯甲酸雌二醇中剂量组前列腺湿重升高(P0.05),高、低剂量组前列腺湿重无明显差异(P0.05);苯甲酸雌二醇中剂量组前列腺指数差异明显(P0.05),高、低剂量组前列腺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病理组织观察苯甲酸雌二醇中剂量组大鼠前列腺炎症较重,高、低剂量组无差异(P0.05)。结论:连续多点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能诱导去势大鼠慢性前列腺炎的产生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5.
6.
肝衰竭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腹水和器官严重衰竭的临床证候群。解毒化瘀颗粒是毛德文教授依据肝衰竭"毒邪病因"学说提炼出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方剂,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目前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治疗的相关文献已较多,其对于肝衰竭作用机制已有深入的研究,但是却无一个系统的归纳总结。文章综述了近年来解毒化瘀颗粒用于肝衰竭方面的临床及药理作用机制,得出解毒化瘀颗粒治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包括:预防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抑制肝细胞凋亡坏死、减轻肝内微循环障碍、纠正肝性脑病肠道微生态紊乱、促进肝细胞再生。从辨病论治的特点出发,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阐述解毒化瘀颗粒的作用机制,对作用靶点进行深入探讨,为今后解毒化瘀颗粒临床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我国在解决社会养老、老有所医和养老服务三大难题上,然而,由于我国没有社会养老的传统,老年人长期依靠家庭养老,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退化,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照料护理都摆到国家和社会面前,成为许多老年人需要解决的困扰。壮瑶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壮族与瑶族同胞在长期同疾病作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总结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诊疗方法并形成其医药体系。同时,在广西区政府颁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壮瑶医药振兴计划(2011-2020年)》相关文件指导下,壮瑶医药工作取得一定进展。我院在既往对于广西壮族、瑶族地区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与当地医疗机构和民间医生进行座谈,实地考查民间医生的医疗场所及施治过程等,对广西瑶族地区壮瑶医药的发展现状及医养结合发展的可能性进行探讨,以便于今后对策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黄芪当归不同配伍比例对免疫低下小鼠模型免疫作用的影响.方法: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方法建立免疫低下小鼠模型,应用黄芪当归不同配伍比例水煎液灌胃给药,通过脏器指数、溶血素测定和淋巴细胞转化小鼠体内诱导法观察药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模型组胸腺指数降低,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血素测定,芪归药对配比10∶1高、低剂量组,5∶1高、低剂量组,1∶1高、低剂量组以及1∶2低剂量组可促进小鼠血清IgM的产生;淋巴细胞转化率测定结果显示10∶1高、低剂量组,5∶1高剂量组,1∶1高、低剂量组和1∶2高剂量组可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结论:黄芪当归配伍不同比例有不同程度的促进免疫作用,其中芪归配比10∶1、1∶1对提高小鼠免疫力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9.
硬纤维瘤(desmoid tumor,DT)是一种罕见的成纤维细胞来源的肿瘤,生物学特性介于良性纤维母细胞瘤与纤维肉瘤间的交界性肿瘤[1],好发于青少年和刚成年者,偶见儿童发病,发生于臀部者更为少见[2]。小儿臀部硬纤维瘤病具有生长缓慢,呈浸润性生长的临床特点,因生长部位特殊,与坐骨神经关系密切,没有完整的包膜,切除后容易局部复发,不发生转移,很少恶变[3]。目前治疗手段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其目的是在不丧失功能和美容的前提下达到临床治愈[4]。我科2007-07-2009-10共收治小儿臀部硬纤维瘤病24例,现将其住院期间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8例,女6例,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儿童疼痛的生理、特点及疼痛对术后患儿的影响,分析了术后疼痛患儿镇痛药物使用状况,提出护理人员应及时更新镇痛药物知识,不断探索疼痛的有效护理方法,以提高疼痛用药效果,减轻患儿术后痛苦,为患儿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