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每年的"三伏天"时节,李先生总会带着家人去医院"贴膏药".他的妻子肠胃不好,肚子一受凉就腹泻;儿子有过敏性鼻炎,一呼吸到冷空气就喷嚏、鼻涕不停.经过几年在三伏天的治疗,他妻子的腹泻和儿子的鼻炎发作频率比以前明显降低.这种在三伏天"贴膏药"的疗法便是"三伏灸"疗法."三伏灸"是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针对寒邪偏盛的疾病,利用炎热的气候,敷以辛温、逐痰、走窜、通经平喘的药物贴敷于穴位上,达到温阳利气的效果,驱散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正常,同时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介绍应用东贵荣教授针刺五脏俞理论治疗临床各科疾病的临床经验。东贵荣教授认为中风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气血衰少、脏腑亏虚,在标为风火相煽,痰瘀阻滞脉络。故治疗应从本论治,补脏腑之虚。五脏俞穴位于膀胱经,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因此,采用针刺五脏俞穴的方法,通过五脏根本上调节气血津液,从而达到治疗中风之目的。失眠病作为一种情志病,与脑的功能有关,更主要与五脏功能有关,脑与五脏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脑虽对五脏及全身具有主宰作用,但脑功能正常发挥必须靠五脏、六腑濡养、温煦、推动作用,五脏功能的太过或不及均可影响脑的功能而致病。病邪致五脏神之太过或不及为失眠病的病因病机,故五脏诸神之病当取五脏背俞穴治疗。顽固性面瘫病为临床疑难杂症,主要表现为面肌痉挛及面肌倒错,病情缠绵难愈,心主神明,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肝其充在筋,开窍于目。调心俞能宽胸里气,通络安神,以荣面肌;肝俞能熄风止痉补益肝血,腰阳关能主一身之阳气。痿病主要指症状表现为肢体筋脉迟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的一组神经系统疾病的统称,根据《素问·痿论篇》中的五痿及肺主皮毛、心主血脉、肝主筋、脾主肌、肾主骨中医理论提出取五脏俞治疗痿病。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耳鸣的治疗是临床工作的难点,笔者团队将头穴透刺的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总结出百会透太阳配合耳周三穴治疗原发性耳鸣的临床经验。本针法以少阳论治为基础,通过促进头部气血运行和调畅情志,从而有效缓解耳鸣及失眠、抑郁等伴随症状。从现代医学机理来看,该针刺疗法主要通过调节听觉神经元的电生理活动和改善耳部微循环,促进听觉传导通路恢复正常。本针法对肝胆火热型疗效更为显著,在慢性耳鸣患者(病程≥6个月)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隔药饼灸和隔姜灸对围绝经期血脂紊乱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工作优选间隔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隔药饼灸,对照组采用隔姜灸。2组穴位均选双侧天枢、足三里、丰隆、血海、三阴交,每日治疗1次,2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C、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Apo-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间接灸法均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治疗组总体显效率优于对照组。在改善Apo-B水平方面,隔药饼灸优于隔姜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