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骨伤科临床常见退行性疾病。目前,常用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对OA有着确切疗效,亦存在一定不良反应。黄桂成教授临证三十余年,对OA的中医药治疗有着深入研究,常运用络病理论治疗OA,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则从OA发于络病的理论依据、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等方面,详细论述黄桂成教授运用络病理论治疗OA的学术思想,以飨于同道,服务于病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大黄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血-脊髓屏障(BSCB)的影响,筛选大黄煎药灌服的最佳浓度,拟为临床治疗SCI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成年健康SD大鼠12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及大黄低、中、高剂量组.大黄各剂量组用大黄水溶液灌胃,其余两组用等量生理盐水.记录大鼠SCI后双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脊髓含水量以及荧光显微镜观察注入伊文思蓝(EB)后的BSCB情况.结果 (1)BBB评分:模型组和大黄低、中、高剂量组与Sha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脊髓含水量的测定:模型组和大黄低、中、高剂量组与Sha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Sham组没有EB染出,模型组EB大量染出,以3 d时染出最多,大黄各剂量组EB染出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减少,以大黄中剂量组EB染出最少.结论 中剂量组大黄有效地降低了大鼠SCI后BSCB的通透性,对其保护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蚕丝蛋白因其良好的机械强度、生物相容性和耐灭菌性,是目前骨修复领域不可多得的天然蛋白支架材料。为提高蚕丝蛋白支架对细胞定向移动的引导能力和力学强度,采用静电纺丝方式制备较高取向度的PCL/蚕丝蛋白共混纤维支架,并与非取向型对比。通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技术表征静电纺丝纤维表面的取向度,并比较不同纤维排列结构下的力学性质。间充质干细胞在骨修复中应用广泛。人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自健康献髓者,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测试不同结构材料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使用活细胞工作站实时追踪细胞在不同材料表面的运动功能。结果表明,在取向静电纺丝纤维支架中,91%的纤维分布于"10°范围以内,且该支架具有力学的各向异性,具有较大的轴向拉伸模量。在间充质干细胞增殖96 min后,中取向静电纺丝纤维支架组的细胞数量产生显著差异。在取向纤维材料表面生长的间充质干细胞展现出最小的细胞分布夹角,仅为6.57°±4.45°,同时,取向纤维表面的细胞长度有显著提高(236.46±82.00)μm。在进一步的实时细胞追踪中,在细胞的主要移动方向上,取向纤维表面的细胞分解移动速度达6.66μm/h,远远高于其他表面。因而,取向静电纺丝纤维支架可能在体内应用中支持成体干细胞增殖,并加快早期细胞定向迁移。  相似文献   
4.
骨骼是高度血管化的组织,依赖于血管和骨细胞之间的密切关系,以维持骨骼完整性。因此,血管生成在骨骼发育、修复和重塑中起关键作用。骨血管是为骨细胞传递氧、营养素、激素、神经递质和生长因子等的主要通道,骨血管还参与协调造血过程。骨毛细血管可以区分出两种亚型,包括位于干骺端的H型和在骨干的骨髓腔中形成毛细管网的L型。已有研究表明,血管生成和骨形成的过程是偶联的,这其中涉及多种细胞因子、信号通路及microRNA 的参与。该研究回顾关于骨血管的结构、功能和相关调节因素的最新数据,特别强调血管生成和血管功能在骨发育和再生中的作用及其在骨折愈合和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表面结构的蚕丝蛋白纳米纤维对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运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不同取向度的蚕丝蛋白纳米纤维支架,检测不同材料结构的力学性质,分离并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取向/非取向纳米纤维支架共培养,以纯蚕丝蛋白膜作对照。测定其细胞毒性及细胞增殖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生长、分布及与材料黏附情况。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形态及细胞骨架排列情况。结果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的取向蚕丝蛋白纳米纤维支架呈交互编织的多孔网状结构,取向及非取向两种纳米材料生物相容性好,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稳定增殖,并沿纤维长轴分布排列。力学测试中取向蚕丝蛋白纳米纤维材料展示出较强的力学各向异性。结论取向蚕丝蛋白纳米纤维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和力学性质,是一种在骨缺损修复方面具有潜力的组织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高效的体外分离大鼠骨髓单核细胞的方法,观察其体外生长特性,并诱导其分化为破骨细胞。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出SD大鼠的胫骨和股骨,使用环氧树脂管(EP 管)和移液枪头快速分离骨髓组织,再用红细胞裂解液去除红细胞。细胞培养过夜后收集悬浮细胞,加入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继续培养扩增后得到贴壁的骨髓单核细胞。观察骨髓单核细胞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学特征;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法(CCK-8)测绘细胞的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11b 的表达;在加入M-CSF 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诱导分化后,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和降钙素受体(CTR)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其是否能分化为成熟破骨细胞。结果通过该方法获得的大鼠骨髓单核细胞培养1 d后基本呈小圆形,杂细胞较少。3 d后细胞数目稍多,两端开始出现触角,5 d后数目增多,细胞呈椭圆形,两端触角明显;细胞的增殖依赖于M-CSF;流式结果显示,通过此方法获得的单核细胞纯度较高;TRAP 染色和CTR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提示,通过该方法获得的单核细胞可以诱导为成熟破骨细胞。结论通过EP管和移液枪头装置可快速分离 获取单核细胞,获得的细胞表型稳定,适合用于骨代谢疾病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CT影像学研究分析6个月龄新西兰兔桡骨大段骨缺损模型的合理缺损长度与缺损位置。[方法]选用健康6个月龄雄性新西兰兔24只,其中18只兔按骨缺损长度,分为1.0 cm组,1.5 cm组,2.0 cm组,依次记为A、B、C组,每组6只,双侧手术共计12侧。在全麻下行双侧桡骨中段骨缺损手术,分别于术后当日,术后4、8、12周行CT三维重建检查,应用Hedberg评分评估骨缺损愈合情况,术后12周处死实验兔,留取尺桡骨标本,行HE染色组织学分析缺损处新生骨情况;根据实验结果选择最佳缺损长度,以距尺骨鹰嘴远端3.0 cm为桡骨近段骨缺损的中心,完成D组6只兔双侧桡骨近段骨缺损实验,应用上述方法比较近段与中段缺损的骨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2只实验兔因严重感染,予处死并及时补充。术后4周时,D组中2只实验兔出现单侧尺骨骨折,骨折一侧未计入统计。术后12周时,大体观察见,A组中11侧(91.7%)桡骨已经完全桥接并且塑形较完全,新生桡骨表面光滑。B组、D组完全桥接仅3侧,C组未见桥接,缺损断端已封闭,见少量成骨,缺损区域为纤维组织填充。CT断层图像见A组完全桥接的桡骨已形成髓腔再通,未桥接的骨缺损断端及缺损尺侧均见少量新骨生成;组织学结果示,A组缺损多已修复完成,髓腔再通,塑形完成,而其余三组多表现为断端封闭,缺损区域纤维组织填充;CT三维重建的Hedberg评分结果示B组(1.75±1.06)与A组(3.83±0.39)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C组(1.33±0.65)、D组(1.60±0.70)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6个月龄新西兰兔桡骨大段骨缺损模型的缺损长度选择1.5 cm较为合适,其中,缺损位置选择在桡骨中段或者近段均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尺骨茎突骨折对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随访资料。根据尺骨茎突骨折情况分为:A组(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B组(尺骨茎突尖部骨折)、C组(无尺骨茎突骨折)。所有患者均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尺骨茎突骨折不做任何治疗,术后6~8周拆除外固定支架,平均随访15.3个月,终末随访时行影像学参数(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度(掌屈、背伸、尺偏、桡偏、旋前、旋后)及Gartland-Werley评分测定。结果终末随访时三组病例之间在影像学参数、腕关节活动度及Gartland-Werley评分方面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时,若下尺桡关节稳定,对伴有的尺骨茎突骨折可不做任何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补肾通络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OP)大鼠骨代谢相关因子细胞核因子κΒ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RANKL/OPG)的影响。方法通过卵巢去势的方法造成大鼠OP模型,分别进行补肾通络方、补肾中药、通络药灌胃,每日1次,连续70 d。并设立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实验结束后,取血、大鼠脊椎及股骨,分别进行血清学检测、骨密度(BMD)检测。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骨组织RANKL/OPG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RANKL/OPG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 01),BMD水平显著减少(P0. 01)。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BMD均不同程度增加,RANKL/OPG表达均不同程度下降(P0. 05)。结论补肾通络方通过抑制RANKL/OPG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