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研究氨溴索对吸烟大鼠肺组织中激活蛋白-1(AP-1)、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表达的影响,探讨氨溴索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DPD)抗氧化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吸烟组、氨溴索组,分别采用原位杂交半定量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支气管上皮细胞及肺泡巨噬细胞中AP-1(c-jun和c-fos亚单位)和CuZn-SOD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吸烟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c-jun、c-los、CuZn-SOD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氨溴索组c-jun、c-fos mRNA及其蛋白、CuZn-SOD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吸烟组(均P<0.01),而CuZn-SOD蛋白表达水平与其他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氨溴索可以降低吸烟大鼠肺组织AP-1 mRNA及其蛋白和CuZn-SOD mRNA的表达,其可能通过降低AP-1的表达在COPD治疗中发挥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医肿瘤学作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各类肿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以及诊断、预防保健方法。它包涵了中医肿瘤的病因学、病机学、辨证学,以及治疗、预防等多种学科,学术特点清晰,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科学地界定中医肿瘤的内涵与外延,有助于提高中医肿瘤病学科的建设水平,对推动中医药整体水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放射性直肠炎是放疗常见并发症,发病率高,多数病程迁延不愈,治疗棘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在治疗放射性肠炎方面显示出一定优势。本文就放射性直肠炎中医临证思路做一探讨,包括放射性直肠炎的中医病名病机、中医证型、治法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红霉素对吸烟大鼠肺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的影响以及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抽取20只被动吸烟4周后,10只继续吸烟8周作为吸烟组、10只吸烟加红霉素灌胃作红霉素治疗组,另10只作对照组。测定气道阻力和肺顺应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气道上皮细胞TGF-β1和γ-GCS蛋白、肺泡巨噬细胞两者蛋白及其mRNA表达。结果: 吸烟组大鼠气道阻力增高,肺顺应性降低,TGF-β1和γ-GCS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红霉素治疗组气道阻力有所降低、肺顺应性增高,TGF-β1和γ-GCS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低于吸烟组,但高于对照组(P<0.05)。吸烟组TGF-β1与γ-GCS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红霉素治疗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红霉素干预后吸烟大鼠肺内TGF-β1和γ-GCS表达降低,提示红霉素可能在COPD治疗中发挥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最优技术方案(包括给药温度、滴注时间、药量、插管深度)。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将63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9组,按照不同的试验条件灌肠给药。疗程均为6周。分别以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放射损伤疗效评定结果、体力状况评分为效应指标,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得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最优技术方案。结果给药温度(39±0.5)℃、滴注时间30 min、药量100 mL、插管深度20 cm为中药保留灌肠最优技术方案。结论本研究所得放射性直肠炎灌肠条件的优化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6.
升白颗粒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升白颗粒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脾肾两虚证)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的方法.治疗组56例,口服升白颗粒,每次1袋,日3次,疗程2周;对照组53例,皮下注射吉赛欣,每次75 μg,每日1次,疗程5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21 d测血常规,3周末比较两组升白疗效,并观察其毒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73.21%,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显效率73.58%,总有效率88.88%,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7 d对照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高于治疗组(P<0.05);治疗后14 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1d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疲、乏力、心悸等中医症状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升白颗粒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症(脾肾两虚证),临床疗效持久稳定,同时能改善临床症状,给药方法 简便易行,无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红霉素对吸烟大鼠肺组织激活蛋白-1(AP-1)、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抗氧化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吸烟组和红霉素组。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原位杂交半定量技术检测支气管上皮细胞及肺泡巨噬细胞中AP-1(c-Jun和c-Fos亚单位)和CuZn-SOD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吸烟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c-Jun、c-Fos、CuZn-SOD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红霉素组c-Jun、c-Fos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吸烟组(P均<0.01),而CuZn-SOD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吸烟组(P均<0.01)。结论红霉素可能通过影响AP-1、CuZn-SOD的表达而在COPD治疗中发挥一定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红霉素对吸烟大鼠肺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的影响以及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抗氧化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抽取20只被动吸烟4周后,10只继续吸烟8周作为吸烟组、10只吸烟加红霉素灌胃作红霉素治疗组,另10只作对照组。测定气道阻力和肺顺应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气道上皮细胞TGF-β1和γ-GCS蛋白、肺泡巨噬细胞两者蛋白及其mRNA表达。结果:吸烟组大鼠气道阻力增高,肺顺应性降低,TGF-β1和γ-GCS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红霉素治疗组气道阻力有所降低、肺顺应性增高,TGF-β1和γ-GCS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低于吸烟组,但高于对照组(P<0.05)。吸烟组TGF-β1与γ-GCS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红霉素治疗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红霉素干预后吸烟大鼠肺内TGF-β1和γ-GCS表达降低,提示红霉素可能在COPD治疗中发挥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对吸烟大鼠气道上皮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γ-谷氨酰胺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抗氧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吸入香烟烟雾法建立大鼠模型,盐酸氨溴索灌胃吸烟大鼠,比较气道阻力、肺顺应性,测定气道上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TGF-β1、γ-GCS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氨溴索组较吸烟组肺顺应性增高,气道阻力降低(P<0.05)。吸烟组和氨溴索组气道上皮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TGF-β1和γ-GCS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氨溴索组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均低于吸烟组(P<0.05),气道上皮γ-GCS蛋白以及肺泡巨噬细胞mRNA与吸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肺泡巨噬细胞γ-GCS蛋白表达高于吸烟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改善吸烟大鼠肺功能,降低肺内TGF-β1表达,提高肺泡巨噬细胞γ-GCS蛋白含量,增强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胃肠道肿瘤,发病过程常伴随着炎症反应。炎症的持续为肿瘤生长提供适宜环境,免疫细胞、炎性因子、基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等组成炎症微环境,导致免疫应答与免疫抑制失衡,肿瘤细胞无限增殖,细胞凋亡被抑制,新生血管增加。炎性通路相关的STAT3和NF-κB信号分子,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这些关键分子相互作用,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靶向介导炎症的关键细胞和因子成为肿瘤新的治疗策略。中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的特征,多种临床常用中药复方的分子机制表现为调节微环境炎性因子水平,抑制促肿瘤的信号通路转导,缓解肠黏膜炎性损伤,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本研究通过对炎症微环境及中药抗癌机制的分析,以期为结直肠癌中药治疗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