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非哺乳期乳头出现持续性自发性的溢液谓之"乳头溢液"。乳头溢液是妇女常见病之一,长期溢乳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本病属中医学乳泣、乳衄等范畴。导师楼丽华教授系浙江省名中医,从事中医外科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乳腺疾病诊治,临床经验丰富,其应用疏肝理气、健脾益肾法治疗乳头溢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朱晓萍  蔡李芬 《浙江医学》2019,41(18):2003-2004,2010
目的比较乳腺多发与单发纤维腺瘤患者临床特征和性激素水平,探讨乳腺多发纤维腺瘤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选取行乳腺肿块切除术且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的患者563例,均为女性,分为多发组(多发乳腺纤维腺瘤,317例)和单发组(单发乳腺纤维腺瘤,24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与性激素水平。结果多发组较单发组患者年龄小,绝经前患者比例高(均P<0.05)。两组患者在初潮年龄、BMI、生育史、乳腺肿瘤家族史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发组患者较单发组患者泌乳素、雌二醇、孕酮水平高,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睾酮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乳腺多发纤维腺瘤患者较单发患者发病年龄早,其发病可能与雌孕激素、泌乳素的过度刺激有关。  相似文献   
3.
蔡李芬  朱晓萍 《浙江医学》2019,41(18):2013-2016
目的比较乳腺导管内癌(DCIS)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184例DCIS、1005例IDC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结果与IDC组比较,DCIS组乳头溢液、彩超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3级、钼靶发现恶性钙化、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淋巴结未处理、肿瘤直径>5cm、细胞增殖指数(Ki-67)<14%的比例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率均较高,临床可触及乳腺肿块、钼靶BI-RADS3级、低位淋巴结清扫或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比例以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乳房手术方式、肿瘤皮肤累及情况、肿瘤直径<2cm及2~5cm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CIS患者有临床首发症状的比例低于IDC患者,两者免疫组化指标也有差异;因此,专科查体结合彩超、钼靶等辅助检查手段,免疫组化指标检测均有助于早期发现与诊断DCIS。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SLN)、SLN转移患者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建立SLN、SLN转移患者NSLN转移的预测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成功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542例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LN转移的危险因素、SLN转移患者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肿瘤大小、脉管癌栓(LVI)、雌激素受体(ER)状态、孕激素受体(PR)状态均是影响SLN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0.05);病理类型、LVI、SLN转移数均是影响SLN转移患者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0.05)。年龄、肿块位置、乳房手术方式、组织学分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细胞增殖指数(Ki-67)、分子分型均与SLN转移、SLN转移患者NSLN转移无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肿瘤大小(OR=2.12,95%CI:1.12~3.57,P<0.01)、LVI(OR=3.77,95%CI:1.94~7.31,P<0.01)是影响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非浸润性导管癌(Non-IDC)(OR=7.20,95%CI:1.48~34.94,P<0.05),SLN转移数≥3枚(OR=10.74,95%CI:1.80~64.07,P<0.01)是影响SLN转移患者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理肿瘤大小、LVI可以作为预测早期浸润性乳腺癌SLN转移的指标;病理类型、SLN转移数可以作为预测SLN转移患者NSLN转移的指标。肿瘤直径大、伴LVI的乳腺癌患者应更加谨慎选择单纯行SLNB;有SLN转移的Non-IDC患者或SLN转移数≥3枚建议常规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5.
蔡李芬  朱晓萍 《浙江医学》2021,43(4):414-416,419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0日嘉兴市妇保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94例,其中147例患者术后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为干预组,147例术后未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等影响凝血功能的相关药物及抗凝剂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凝血功能指标、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比2.0%,P>0.05),但干预组PICC置管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1%比16.7%,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9天凝血功能指标(PLT、PT、APTT、Fib、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出血、引流液总量、局部瘀点瘀斑等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有助于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特别是对预防PICC置管静脉血栓效果良好,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