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优化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乙醇浓度、超声时间、液固比及其交互作用对黄芩苷提取率的影响,应用SAS软件和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模拟得到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和可信度,并通过岭脊分析得到黄芩苷最佳提取条件.结果 黄芩苷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7%、超声时间57 min、液固比150 mL/g,该条件下提取率为10.05%.结论 超声提取法是一种高效、快速提取黄芩中黄芩苷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刺五加叶与无梗五加叶的最佳采收期,比较二者金丝桃苷、紫丁香苷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从而区分两个相近种的差异,并讨论二者混用的弊端。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丝桃苷及紫丁香苷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元素含量,采用SPSS16.0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刺五加叶中紫丁香苷与金丝桃苷含量明显高于无梗五加叶,且在6月21日和7月6日达到最高值,分别为0.311 1%与0.686 8%。无梗五加叶中微量元素含量高于刺五加叶,其中,铁在6月5日达到最高值,锰、锌、铜在6月 21日达到最高值。结论 刺五加叶的最佳采收期为6月21日至7月6日,无梗五加叶的最佳采收期为6月5日至6月21日。二者活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刺五加叶适于药用,而无梗五加叶适于食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辽东丁香树枝的化学成分。  方法:系统溶剂法对辽东丁香枝进行提取,并采用柱色谱、薄层色谱等分离手段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化学成分,利用GC-MS分析。  结果:鉴定出6种化合物,分别是: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化合物1)、3-羟基-乌苏烷-12-烯(化合物2)、熊果酸(化合物3)、4-(2-羟乙基)-苯酚(化合物4)、D-甘露醇(化合物5)、丁香苷(化合物6);挥发油化学成分69种,占挥发油总量的99.86%,含量大的成分为2-甲基-5-(1-甲基乙基)-1-环戊烯醇(14.16%)。  结论:化合物3、5、6为首次从辽东丁香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为首次从丁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6含量较大,为将来富集这两个化合物提供依据。挥发油中除了烷烃类外,其他类化合物部分成分含有萜类特征,其中烯烃类和氧化物类化合物中倍半萜成分所占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4.
ARC-G(牛蒡子苷元)为中药牛蒡子中常见的主要活性物质,通过众多学者的潜心钻研,使得ARC-G在药用方面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目前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比较深入,有抗炎及增强免疫力、抵御病毒、抗白血病、抑制肿瘤细胞活性和调节血糖等作用。已进行初步研究的药理活性包括抗菌、抵御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调节血压稳定以及对于心脏病的调节。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关于牛蒡子苷元药理作用的文献,以期为更深入地研究ARC-G药理作用以及扩大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蛟河地区不同采收期的五味子藤茎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综合开发五味子藤茎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五味子甲素,单糖和寡糖,多糖的含量为统计指标,运用聚类分析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比较。结果:综合比较,11月和7月采集的藤茎与果实三种指标含量最接近,而就单一成分来讲,7月采集的藤茎五味子甲素含量最高,11月的多糖含量最高,9月的单糖,寡糖最高。结论:本实验首次运用化学模式手段对五味子藤茎的成分含量加以分析,为确定其最佳采收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草本水杨梅多酚的超声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草本水杨梅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草本水杨梅多酚,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五水平的响应面试验,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草本水杨梅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33.76%,超声提取时间36.94 min,液固比为201.78 m L·g~(-1),在此条件下草本水杨梅多酚提取率为9.67%;三因素对草本水杨梅多酚提取率影响主次顺序为乙醇浓度超声提取时间液固比。并以水溶性VC和BHT为对照物,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总还原力法对草本水杨梅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体外评价,发现在一定范围内草本水杨梅多酚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总还原能力均随多酚浓度的增加而上升。结论:由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草本水杨梅多酚的提取工艺方便可行,得到的草本水杨梅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为草本水杨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孙倩怡  蔡恩博  夏玉婷  鲁宝君  张晶 《中草药》2017,48(22):4668-4674
目的建立并优化大孔树脂法纯化蓝莓花青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蓝莓花青素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选用HPD-600、HPD-100A、DM130、D4020、D3520 5种大孔树脂,比较蓝莓花青素粗提物在其上的静态吸附及解吸效果,筛选适合蓝莓花青素纯化的大孔树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分析蓝莓花青素样液质量浓度、p H值、吸附体积流量、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及洗脱体积流量对树脂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 D3520大孔树脂是纯化蓝莓花青素的最佳树脂,当大孔树脂上样量(g)与蓝莓花青素的上样量(m L)为1∶5时,最佳工艺为蓝莓花青素样液p H 3,质量浓度为1.0 mg/m L,吸附体积流量为2.0 m L/min时,吸附率为92.82%;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为70%;洗脱体积流量为2.0 m L/min,洗脱液用量为60 m L,解吸率为91.58%。结论纯化后的蓝莓花青素色价提高了11倍,纯化后花青素的质量分数为96.17%,纯度提高了5倍,花青素的得率为14.271%,此工艺有效地提高了蓝莓花青素的纯化效率,适用于蓝莓花青素日后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开发利用刺五加茎与短梗五加茎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Alltech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刺五加与短梗五加茎中紫丁香苷及异嗪皮啶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ODS-C18测定紫丁香苷的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65 nm。测定异嗪皮啶的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冰醋酸(17∶3∶80∶1);体积流量:0.9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44 nm。结果:紫丁香苷在0.1~2.0μg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异嗪皮啶在0.005~0.1μg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刺五加茎与短梗五加茎中紫丁香苷及异嗪皮啶的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刺五加茎与短梗五加茎中紫丁香苷及异嗪皮啶含量测定,为进一步研究两者的成分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暴马丁香树皮、叶、枝和花蕾的75%乙醇提取物为材料,研究其抑菌及抗氧化的活性。方法采用滤纸片法测定暴马丁香不同部位乙醇提取物对2种常见细菌的生长抑制活性、最低抑菌浓度。采用DPPH自由基法,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部位乙醇提取物在不同质量浓度下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暴马丁香乙醇提取液对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大小顺序为枝花蕾叶树皮,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大小为叶枝树皮花蕾。暴马丁香树皮乙醇提取物抗氧化能力最强,其余各部位的抗氧化能力大小依次是花蕾枝叶。结论暴马丁香枝和叶的抑菌能力较好,其树皮、花蕾的抗氧化能力较强,确定枝和花蕾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方紫红参多糖(CPGP)对小鼠肝癌H_(22)实体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ICR雄性小鼠6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小鼠建立H_(22)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CTX)组(25μg/g)和复方紫红参多糖(CPGP)低、中、高剂量组(70、140、280μg/g),每组10只。各组给予相应干预,共10天。观察小鼠一般状况,计算抑瘤率、脏器指数;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2、IFN-γ等指标;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脾脏组织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结果环磷酰胺(CTX)组和CPGP低、中、高剂量组对肝癌H_(22)的抑瘤率分别为65.01%、40.19%、51.32%、57.84%。与模型组比较,CPGP各组显著提高小鼠体质量、免疫器官指数(P0.05,P0.01),CPGP高剂量组能够升高血清中TNF-α、IL-2、IFN-γ(P0.05),CPGP各组脾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比值升高(P0.01);而CTX组小鼠体质量、免疫器官指数,TNF-α、IL-2、IFN-γ水平及脾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与CTX组比较,CPGP小鼠体质量、免疫器官指数,TNF-α、IL-2、IFN-γ水平及脾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 CPGP对小鼠肝癌H_(22)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