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运动疗法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众多治疗方案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其在临床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亦得到迅速发展。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分别从导引功法、功能锻炼、现代运动康复疗法进行汇总,以期分析出不足以更好的促进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卧位偏向牵引联合中药薰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卧位偏向牵引组、卧位常规牵引组、坐位牵引组,每组40例。卧位牵引治疗包括前屈位牵引8 d、中立位牵引2 d、背伸位牵引4 d;卧位偏向牵引组在前屈位牵引时采用卧位偏向牵引,中立位、背伸位牵引时采用常规卧位牵引;卧位常规牵引组全程采用常规卧位牵引法牵引;坐位牵引组采用传统坐位间歇牵引法。3组患者均采用中药薰蒸治疗。牵引和中药薰蒸均每日2次,连续治疗14 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患者颈部疼痛情况,测量患者颈椎旋转、前屈活动度,采用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评价临床疗效,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斜方肌的杨氏模量值。结果:(1)颈部疼痛VAS评分。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均小于治疗前[(5.70±0.82)分,(1.43±0.68)分,t=37.779,P=0.000;(5.43±0.81)分,(2.53±0...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优值牵引治疗青年颈椎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颈椎曲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9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青年颈椎病患者,采用优值牵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疗程14d,治疗前后均行颈椎侧位X线,观察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曲度并测量Borden值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NDI指数有所降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Borden值有所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颈椎曲度有所改善。治疗前NDI指数与Borden值进行相关性分析P<0.01,治疗后NDI差值与Borden值差值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结论:优值牵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青年颈椎病可有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及颈椎功能,优值牵引治疗后颈曲改善约明显,症状减轻越明显,临床症状与颈椎曲度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5.
筋滞骨错理论经过正骨人的不断总结和完善,已经形成了独居特色的筋伤医学理论体系。筋滞骨错理论对于膝骨性关节炎具有着独特的理解、认识和特色的治疗方案,该理论所特有的治疗方案对膝骨性关节炎亦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通过筋滞骨错理论对膝骨性关节炎病因病机认识、诊疗思维、治疗方案3个部分进行深入探讨,以便于为临床各位同道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平乐筋滞骨错手法联合优值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 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4例,2组均采用颈椎优值牵引,对照组联合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联合平乐筋滞骨错手法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包括自我感觉、临床检查、日常活动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自我感觉、临床检查和日常活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各项评分均较对照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平乐筋滞骨错手法联合优值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传统推拿手法联合优值牵引治疗,该治疗方法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保守治疗腰椎骨关节炎临床疗效的影响和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腰椎骨关节炎患者,根据BMI值分为正常组(BMI值18.5 kg·m-2~<24.0 kg·m-2)、超重组(BMI值24 kg·m-2~<28 kg·m-2)、肥胖组(BMI值≥28 kg·m-2),采用腰椎三屈位牵引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