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优化石膏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及成型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以出膏率和钙离子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优化石膏水煎煮提取工艺;以颗粒的成型率、流动性及吸湿率为指标,筛选处方中加入辅料的品种、配比,润湿剂的浓度、用量,优选最佳成型工艺。结果石膏配方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60min;以糊精为辅料的颗粒优于其他品种作辅料的颗粒,最佳成型工艺为主药-糊精(1:0.1),以70%乙醇为润湿剂,主药与润湿剂的用量比(1:0.5)。结论该提取工艺科学可靠,成型工艺合理,为石膏配方颗粒制备工艺的确定及进一步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改善睡眠中药保健食品的用药规律,为相关产品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DFA)官网中检索1997年12月12日以后审批的中药保健食品,运用Excel 2010建立保健食品中药原料总数据库1个,子数据库7个(中药子数据库、药性子数据库、药味子数据库、归经子数据库、功效子数据库、药对子数据库、角药子数据库),然后对7个子数据库的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并将用药频率在1%以上的中药导入SPSS 24软件,按中药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以分层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检索出539种改善睡眠中药保健食品,经纳入、排除筛选,最终纳入354种。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味中药为酸枣仁、五味子、茯苓;按功效分类,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种中药为补虚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高频药对或角药包括酸枣仁+五味子、酸枣仁+茯苓、酸枣仁+五味子+茯苓等;中药药性以平性最多,药味以甘、苦、酸、辛为主,归经以肝、心、脾、肾为主;核心药物经聚类分析形成5个类群。结论:改善睡眠的中药保健食品所用中药性味以甘平、甘温(热)、甘寒(凉)为主,多归肝、心、脾、肾经;经数据分析得出的21味高频中药可作为改善睡眠保健食品的核心药物,尤其前6味高频中药应加大研发力度;药物配伍方面,养血安神药可与补虚药和收涩药配伍,也可与平肝息风药和利水渗湿药配伍;治疗原则为:有虚证者治以补气、补血、补阴,有血瘀、湿浊、阳亢、心肝火实证者治以活血、利湿、平肝潜阳、清泻心肝实火,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再配合养血安神药或镇心安神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通络类中药药性分布规律,为通络类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文献依据,并为寻找更多的通络类中药提供思路。方法:以《中华本草》为资料源,检索出具有通络功效的中药455味,整理建立通络类中药数据库,分析药物来源、四性、五味、归经、毒性、功效、主治的分布规律。结果:《中华本草》收载的通络类药物以植物药居多,药用部位以根及根茎、全草、茎木、皮为主,主要分布在五加科、菊科、桑科、豆科、葡萄科、毛茛科、夹竹桃科、唇形科、伞形科、卫矛科;药性以温性为主;五味偏于苦、辛、甘;归经以肝经为主;约1/7的药物记载有毒性;高频功效为祛风、活血、止痛、舒筋、除湿;高频主治包括风湿痹证、跌打损伤、腰痛、肢体麻木。结论:统计结果与传统中药药性及络病理论基本符合,能够为通络中药筛选和新药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为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的实质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备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清,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P53、Fas、Fas L的含量。结果:与健康组相比,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组血清中的Caspase-3、P53、Fas、Fas L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病非气虚血瘀证组与健康组相比,Caspase-3、Fas、Fas L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组与高血压病非气虚血瘀证组比较,Caspase-3、P53、Fas L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患者存在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3、P53、Fas、Fas L表达量升高有关;与气虚血瘀证密切相关的蛋白主要为Caspase-3、P53、Fas L。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高血压病中成药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出152种中成药(含同一中成药不同剂型),筛选出97种治疗高血压病的中成药,并用SPSS 22.0软件按高频中药、功效分类、四气、五味、归经将中成药中所含的中药进行频次、频率分析。结果:高频中药以山楂、黄芩、黄连、丹参等为主。功效分类以清热药、补虚药,平肝熄风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无明显规律,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肾、心、脾为主。结论: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应当选择性味为甘温(热)、甘寒(凉)、苦温(热)、苦寒(凉)、辛温(热)、辛寒(凉),归肝、肾、心、脾经类的中药。治疗高血压病方法为补虚泻实,标本兼治,具体包括补虚治本为补气血、肾精、调整肝肾阴阳,泻实治标为清肝火(热)、平肝潜阳、熄风止痉、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外周血、肾脏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芒果苷对高血压T淋巴细胞亚群和炎症相关因子的变化以及细胞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为芒果苷在抗炎免疫领域的应用提供新思路。方法以40只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苯那普利组、芒果苷低剂量给药组、芒果苷中剂量给药组、芒果苷高剂量给药组,以8只Wistar Kyoto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给药8周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和肾脏CD_4~+、CD_8~+细胞数量百分比;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TNF-α和肾匀浆液中IL-4、IFN-γ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芒果苷各剂量组外周血CD_4~+/CD_8~+比值均显著降低(P 0. 01),芒果苷中、高剂量与模型组比较,肾脏组织CD_4~+/CD_8~+比值均显著降低(P 0. 01)。与模型组比较,芒果苷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IL-6、TNF-α和肾组织IL-4的含量(P 0. 05或P 0. 01)。芒果苷中、高剂量与模型组比较,可显著升大鼠血清IL-10和肾组织IFN-γ的含量(P 0. 05或P 0. 01)。结论结果表明高血压伴随着炎症反应,芒果苷具有明显的的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减少促炎因子的产生,从而减轻高血压的症状及靶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7.
通络类中药是指具有通络、或活络、或通经络功效的一类中药,筛选了能够应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的常见通络类中药,对它们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症状改善、靶器官保护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对通络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颈动脉、胸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形态学变化,进一步深入研究芒果苷对SHR相关血管炎性因子表达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趋化因子受体-2(CCR-2)通路的影响。方法:SHR 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苯那普利组(10 mg·kg~(-1))与芒果苷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 mg·kg~(-1)),另选同周龄8只雄性Wistar-Kyoto(WKY)大鼠为正常组。连续灌胃8周后,每两周观察各组大鼠收缩压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颈动脉、胸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形态学,免疫组化(IHC)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胸主动脉MCP-1,CCR-2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胸主动脉MCP-1,CCR-2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炎症细胞明显增多,收缩压显著高于WKY组血压(P 0. 01),胸主动脉中MCP-1,CCR-2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苯那普利以及芒果苷高剂量组炎症细胞明显减少,内皮边缘有改善、纤维组织浸润明显好转,收缩压显著降低(P 0. 01),苯那普利及芒果苷低、中、高剂量组胸主动脉中MCP-1,CCR-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 01)。结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颈动脉、胸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存在一定的炎症损伤。其机制可能是芒果苷通过抑制SHR血管中MCP-1/CCR-2通路表达,从而对血管产生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