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病历介绍患者,女,31岁,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下腹闷痛,于2 0 0 3年3月入院。患者便前腹痛无加剧,便后腹痛无缓解,大便稀烂不成形,5~7次/d ,量不多,时夹少量黏液,并恶心吐少量胃内容物,食欲下降,进行性消瘦,体质量下降2~3kg,无低热、盗汗,无脓血便、里急后重。CT示腹腔积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胎儿染色体异常核型种类与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探讨胎儿染色体病的发生情况,为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产前诊断指征的1 360例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取羊水进行细胞培养、制备中期染色体、常规G显带及分析染色体核型。结果羊水细胞培养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核型发生率为7.0%(95/1 360),其中有临床意义的异常发生率为1.8%(25/1 360),无明确临床意义的异常发生率为5.2%(70/1 360)。结论用羊水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唐氏综合征等进行产前诊断,是减少染色体异常患儿出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 ET)是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为一种强力活性肽,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释放.它具有强烈的收缩血管的作用,为血管内皮细胞的主要标志之一.近年研究表明,ET作为一种重要的效应分子,参与了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过程,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1].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了83例各类白血病患者血浆ET含量,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CA125、CA19—9联合测定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的检测及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子宫腺肌病患者49例、子宫肌瘤患者32例血清中CA125、CA19—9水平。结果 子宫腺肌病组CA125值显著高于子宫肌瘤组,(P〈0.01)。CA125在子宫腺肌病组中阳性率为79.59%,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5%、93.4%、92.1%、78.3%,CA19—9值与子宫肌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子宫腺肌病血清中CA125升高,对子宫腺肌病有较好的诊断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1前瞻性观察妊娠12周、24周、36周、产后48h血浆内皮素、血液流变学指标在妊高征发病过程中的演变规律。2探讨上述两指标与妊高征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对104例正常初孕妇,在孕12周、24周、36周及产后48h分别测定血浆内皮素(ET)、血液流变学参数(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血沉),并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1妊娠结局:104例孕妇中发生妊高征30例(妊高征组),无合并症的正常妊娠妇女74例(正常妊娠组)。2正常妊娠妇女血浆ET水平随孕周增加呈不同程度增长趋势,高峰出现在孕36周前后,产后48h开始明显下降。3妊高征组血浆ET水平在各孕周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尤其孕36周升高水平是正常妊娠组测定值的2倍。4ET与血液流变学水平在妊高征患者中的变化趋势一致,但无明显相关(P>0.05)。5以ET≥78.29pg/L为最佳切点预测妊高征的发生机率。孕12周时应用该检验值误诊率仅12.16%,半数以上患者可早期发现,到妊娠晚期,占96.97%的正常孕妇ET值均低于该指标之下。结论:内皮素在正常妊娠妇女中,预测妊高征的临床价值较好。最佳切点为ET≥78.29pg/L。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液粘度增高对生育的影响。方法检测81例不育症患者的精液,观察精液粘度与其他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影响粘度的因素。结果精液粘度增高与吸烟程度有关。精液粘度增高组与正常组比较,精液液化时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精子活动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戒烟和治疗前列腺炎可降低不育患者精液粘度,从而有利于不育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血清HBV标志物少见模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显示模式及其检测是目前临床分析和判断乙肝患者病情程度、传染性大小和疗效分析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越来越多地遇到一些临床难以解释或认为是不应该出现的反应模式,给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许多误会和矛盾。为进一步认识HBV-M少见表现模式的临床意义,我们收集了一年多来本科血清乙肝五项标志物检测资料,结合当前国内、外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AFP,AFU,ALT的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甲胎蛋白 ( AFP)、α-L 岩藻糖苷酶 ( A FU)、谷丙转氨酶 ( AL T)在肝癌的实验室诊断中的价值作一评价。方法 :分析了肝炎组、非原发性肝癌组、原发性肝癌组 ,各组的 AFP,AFU及 A LT的检测结果。结果 :A FU的敏感性高于 AFP,而 AF U又与 AL T高度相关。结论 :A FP不高不能排除肝癌 ,而 AFU增高也不能确诊肝癌 ,AF P、AFU与A LT的联合检测将使其准确性提高到 95 %以上。  相似文献   
9.
探讨抗核抗体(ANA)和抗核抗体谱(ANAs)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意义。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免疫印迹法检测106例SLE组和30名对照组血清ANA及ANAs中的12种抗体。结果表明:SLE组ANA阳性率为86.8%,ANAs中抗ds-DNA、抗Scl-70、抗Jo-1、抗nRNP、抗Sm、抗SS-A、抗SS-B、抗Ro-52、抗CENP-B、抗AnuA、抗AHA和抗核糖体P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28.3%、0.9%、0.9%、35.9%、17.0%、39.6%、18.9%、41.5%、9.4%、29.3%、31.1%和9.4%。ANA和ANAs联合检测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对SLE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型糖尿病是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和损伤胰岛 β细胞 ,使胰岛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或完全缺乏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前驱期或发病后 ,患者血中可检出多种针对胰岛细胞及其细胞成分的自身抗体 ,其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细胞抗体 (IC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 (IAA)作为 1型糖尿病的自身免疫标志 ,在 1型糖尿病中的地位和作用已备受关注[1] ,在 2型糖尿病中也具有特殊价值。笔者运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3种血清抗体 ,以探讨其在糖尿病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选择 3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