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中药桂郁金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大孔树脂、反复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重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zedoarolide B(Ⅰ),zedoarondiol(Ⅱ),zedoalactone A(Ⅲ),alismoxide(Ⅳ),isozedoarondiol(Ⅴ),curcumenol(Ⅵ)和β-谷甾醇(Ⅷ).结论 化合物Ⅰ~Ⅵ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鞣花单宁是一类中药有效成分。尿石素类化合物是鞣花单宁体内代谢产物及效应成分,具有抗炎、抗氧 化应激、抗凋亡等生物活性。尿石素可通过血脑屏障发挥神经保护活性作用,是干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活 性小分子。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由神经元结构或功能逐渐丧失而引发的不可逆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 上升且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但有效药物始终匮乏。该文综述了尿石素对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马兜铃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北马兜铃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溶剂法和色谱技术分离化合物,利用波谱和光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北马兜铃的干燥成熟果实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其中马兜铃酸类化合物6个(1~6),马兜铃酸Ⅰ(1),马兜铃酸Ⅲa(2),马兜铃酸Ⅳa(3),马兜铃酸Ⅱ(4),马兜铃酸Ⅲ(5),马兜铃酸Ⅶa(6);马兜铃内酰胺类化合物3个(7~9),马兜铃内酰胺Ⅰ(7),马兜铃内酰胺Ⅱ(8),马兜铃内酰胺Ⅲa(9);酚酸类化合物3个(10~12),丁香酸(10),香草酸(11),香豆酸(12);其他类化合物3个(13~15),二十五烷酸(13),β-谷甾醇(14),胡萝卜苷(15)。结论:化合物5,6,9和13为首次从北马兜铃植物中获得,化合物4~13为首次从北马兜铃果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中药玄参中哈巴苷与哈巴俄苷的HPLC-UV双波长含量测定方法,考察炮制对2种成分含量的影响,提出玄参药材和饮片中哈巴苷和哈巴俄苷的含量限度建议.方法:应用Agilent Technologies ZORBAX SB- C18 (4.6mm× 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03%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为25℃,采用双波长检测13 min前用210 nm,13 min以后用280 nm作为检测波长.结果:哈巴苷和哈巴俄苷能够达到很好的分离.哈巴苷线性范围为0.0549~1.46 μg;哈巴俄苷线性范围为0.022 5 ~0.900 μg.哈巴苷与哈巴俄苷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RSD2.4%(n=9);98.8%,RSD 4.3% (n =9).10批玄参商品药材中含量哈巴苷为0.277%~0.620%,哈巴俄苷为0.078%~0.362%;10批玄参商品饮片中含量哈巴苷为0.276%~1.059%,哈巴俄苷为0.059%~0.183%;即哈巴苷平均含量玄参饮片(0.567%)高于药材(0.448%),哈巴俄苷平均含量饮片(0.128%)低于药材(0.237%).而同批次玄参药材在自制加工成饮片后哈巴苷含量值升高13.7%~ 96.0%,哈巴俄苷含量值降低11.0%~ 73.9%.结论:所建立的含量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玄参质量控制.玄参药材加工成饮片的过程可使哈巴苷含量值升高、哈巴俄苷含量值降低.建议玄参药材及饮片均以其中哈巴苷和哈巴俄苷总含量以干燥品计算应不低于0.45%为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桂郁金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药桂郁金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大孔树脂、反复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重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zedoarolide B(Ⅰ),zedoarondiol(Ⅱ),zedoalactone A(Ⅲ),alismoxide(Ⅳ),isozedoarondiol(Ⅴ),curcumenol(Ⅵ)和β-谷甾醇(Ⅶ)。结论化合物Ⅰ~Ⅵ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枳壳及其不同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所含的4种黄酮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采用HPLC,Inertsil ODS-3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3 nm,流速1.0 m L·min^-1,建立生枳壳、麸炒枳壳和制枳壳的HPLC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对枳壳炮制前后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并对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建立了枳壳及其炮制品的指纹图谱,以柚皮苷为参照峰,生枳壳标定了8个共有峰,麸炒枳壳标定了15个共有峰,制枳壳标定了11个共有峰,与各自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5。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在炮制前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574 7%,5.986 3%,0.302 2%,3.574 7%;经炮制后,上述4种成分在麸炒枳壳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948 4%,5.103 4%,0.549 3%,3.533 7%,在制枳壳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605 3%,4.762 3%,0.404 7%,3.264 9%。结论:枳壳的HPLC指纹图谱在炮制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在炮制前后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样品中芸香柚皮苷、橙皮苷含量排序为麸炒枳壳>制枳壳>生枳壳,样品中柚皮苷、新橙皮苷含量排序则为生枳壳>麸炒枳壳>制枳壳。  相似文献   
7.
姜黄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葛跃伟  高慧敏  王智民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3):2461-2467
结合国内外文献详细综述了姜黄属药用植物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并对近几年该属药用植物的生物活性和质量控制研究进行了总结。姜黄属药用植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倍半萜,姜黄素和多糖等;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肿瘤、抗炎和保肝护肝等活性。由于其分布广泛、品种繁多、基原关系复杂,市场流通混乱,有必要对其化学成分和药效进行对应比较研究,并建立客观可行的质量标准,促进该属中药的合理安全使用和开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口服给药鞣花酸后大鼠体内暴露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鞣花酸及其体内暴露成分治疗胃肠道出血(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GIB)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PLC-Q-TOF-MS鉴定大鼠口服鞣花酸后的外源性代谢产物,利用PharmMapper、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鞣花酸体内暴露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K数据库收集GIB相关疾病靶点,进一步筛选出成分与疾病的交集靶点;通过STRING 11.0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借助CytoScape 3.8.2软件对PPI网络进行可视化分析,筛选核心作用靶点;采用Metascape分析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并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图。最后,基于AutoDockVina 1.1.2软件进行分子对接计算,验证化学成分与核心靶点的靶向关系。结果 基于UPLC-Q-TOF-MS分析,鉴定了鞣花酸体内暴露成分,包括鞣花酸原型成分及10个尿石素类代谢物,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发现其潜在作用靶点500个,以及GIB相关靶点1 117个。SRC、PIK3R1、HRAS等为PPI网络的核心靶点。KEGG富集结果发现,该类成分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路、黏着斑信号通路等相关通路,GO富集分析主要涉及激酶活性调节、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激酶活性、蛋白质磷酸化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11个成分与6个核心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鞣花酸体内暴露成分可能通过减少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等发挥止血作用,为含有鞣花酸类相关中药治疗GIB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