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中医辨证施治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祖国医学中有关冠心病临床症状的描述散见于“心悸”“胸痹”“真心痛”等病证中。目前 ,对冠心病的辨证施治尚无统一的认识。本文对近年来冠心病的辨证施治作了系统的分析 ,总结出一个既符合冠心病发生发展规律 ,又简便实用 ,为各家所接受的证型 ,为今后中医辨证施治冠心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心Ⅰ号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大鼠模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用腹腔注射阿霉素法复制Wistar大鼠CHF模型,观察利心Ⅰ号对CHF大鼠模型血浆TNF-α及AngⅡ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TNF-α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各治疗组血浆TNF-α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其中,中药高剂量组与西药对照组及中药低剂量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大鼠血浆Ang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各治疗组血浆AngⅡ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且中药高剂量组优于中药对照组及中药低剂量组。结论利心Ⅰ号能够降低实验性CHF大鼠血浆TNF-α及AngⅡ水平,以中药高剂量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豁痰化浊汤治疗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早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普罗帕酮片治疗。治疗组给予自拟豁痰化浊汤治疗。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早搏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在改善胸闷、心悸、气短、胸痛、头晕等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豁痰化浊汤治疗早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张志聪、高世栻在侣山堂讲学的主要内容由门生集成<侣山堂类辩><医学真传>二书,分析张氏、高氏的病案举隅、分证类治、引喻类比等讲授法,同时提出补弊救偏、甄别辨析、授人以渔的倾向,由此提出值得现代中医教育借鉴的关于教师应从多角度着手提高素质,本科生教育应重医药基础教育、能力培养、医德教育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IR)及C-反应蛋白(CRP)、瘦素(LEP)的相关性。方法:检测99例确诊的MS患者的血脂,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CRP,LEP等指标,与24例体检正常的患者作对照,运用Sas9.13分析中医证型与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MS中医各证型组血脂,FPG,Fins,CRP,LEP均高于正常组,具有可比性P<0.05,并且有一定规律。结论:MS各中医证型与IR及CRP,LEP密切相关,可将CRP,LEP作为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临床常见病证。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及胃癌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症时归属本病范畴。笔者从肝论治该病,收到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代谢综合征在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也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学对其相关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尚不成熟.笔者认为,痰瘀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中心环节,临床中针对痰瘀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不同发病机制分期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曹振华  苏润泽 《河南中医》2021,41(4):515-518
从脾的功能角度研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其核心病机为脾不散精,胃热亢盛;从肠道菌群角度研究IR,其病理机制为机体长期摄入高热量食物,导致肠道内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值升高、乙酸盐含量增加、益生菌比例降低和丁酸盐含量减少以及肠道屏障受损。中医采用清除胃热和补益健脾的治法可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有效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说明了清除胃热和补益健脾的治法对治疗肠道菌群紊乱所致的IR具有一定疗效。但是对于肠道菌群、菌门之间比例是否改变、菌群是否发生移位、移行到哪些部位从而引发IR的研究鲜有报道,需要更多的实验研究来发现肠道菌群紊乱所致IR的机制以及脾与IR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院经验方扶阳通络汤对阳虚血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NF-κB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扶阳通络汤治疗DPN 40例,同时与甲钴胺治疗DPN 40例作对照,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TCSS评分及RT-PCR技术检测血清NF-κB mRNA的表达的变化。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5.0%(P0.05)。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TCSS评分及血清NF-κB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优于甲钴胺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DPN患者TCSS评分与血清NF-κB 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945,P0.01)。结论扶阳通络汤治疗阳虚血瘀证DPN安全有效,其相关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NF-κB mRNA的表达有关,其相关作用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